諸葛亮寫《出師表》的前後故事

時間 2021-09-04 01:43:54

1樓:匿名使用者

簡談諸葛亮與《出師表》前後的故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發了黃巾大起義。

軍閥割據,戰亂不休,諸葛亮又失去了雙親,依隨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亮十五歲跟隨叔父到荊州襄陽去依附劉表。他看到劉表昏庸無能,不是命世之主,於是結廬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隱居待時,這是公元197年的事。

他密切注意時局的發展,所以對天下形勢瞭如指掌。人稱「臥龍」。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舉薦下,劉備三顧草廬,請計於諸葛亮。

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孫抗曹的道路。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公元208年,曹操大舉南下,敗劉備於長阪。

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出使江東,聯結孫權。章武三年(223)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助,便給以輔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

」後主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又兼任益州牧。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

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上《出師表》於後主,率軍至漢中,準備北伐。他先在漢中練兵約一年,然後北攻。魏南安(治甘肅隴西)、天水、安定(治甘肅濟川)三郡當即降蜀。

魏明帝親赴長安督戰,以曹真督關右諸軍,採用以防守為主的戰略。蜀軍先揚言要由斜谷道攻取縣,並使趙雲、鄧芝率一軍據箕谷(今陝西褒城西北)為疑軍,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參軍馬謖領一軍為先鋒,駐街亭。

馬謖指揮不當,大敗於魏軍,丟失街亭。蜀軍失去前進的據點,只好退回漢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上書自貶**,以右將軍身分行丞相之職。

建興六年(228)冬,魏軍三路攻吳,關中空虛。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蜀軍此次出大散關,圍攻陳倉二十餘日不下,糧盡而退。

建興七年(229),諸葛亮第三次率軍北伐。蜀軍西向,取魏武都、陰平二郡而回。諸葛亮復任丞相。

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與東吳約好同時攻魏。但東吳遲遲不發兵,迄至五月.

諸葛亮鑑於以往的教訓,分兵屯田,打算久駐。這年八月,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於前線,時年五十四歲。蜀軍全線撤軍。

諸葛亮在生前留下遺囑:「葬於漢中定軍山,就在山坡中挖一個墳,墳坑可裝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隨葬器物。

」 諸葛亮選擇的道路充分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和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但是諸葛亮並不墨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雖然諸葛亮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但手下一群扶不起的阿斗,怎能不叫"敗北"呢? 從古至今,不論哪個民族還是政權.都是靠民心和統治者的才能不斷向前推進的!

像劉禪這樣少不更事,不聽忠言,專扶小人怎能在諸葛的手下成長呢?再寫出十篇《出師表》也難以拯救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你可以看下電視劇三國演義,或者**書前後故事太長了點

諸葛亮寫《出師表》的用意是什麼?

諸葛亮都把五臟六腑掏寫在字面上了,還能有什麼用意,我並不覺得諸葛亮是個搞權謀搞得飛起的人物,他沒有那麼多的心眼子,所以字面意思就是他的用意呀。向後主介紹自己的立場,闡述朝廷當今的狀況和天下局勢,表明自己北伐的原因和決心。最後告訴後主一些誡勉的話。這就是諸葛亮的用意呀。諸葛亮寫 出師表 的目的是什麼 ...

諸葛亮的出師表翻譯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c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p 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 s 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陟 zh 罰臧 z ng 否 p 不宜異同 ...

諸葛亮前出師表全文多少字

娛樂大潮咖 前出師表 全文共 764 字。1 出師表 前出師表 原文 作者 諸葛亮 朝代 三國時期 1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c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p 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 xi 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 y 德,恢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