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中諸葛亮回憶了哪幾件往事

時間 2021-10-15 00:06:10

1樓:破曉

1.第一件 三顧茅廬

原文: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2.第二件 南征孟獲

原文: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地.

3.第三件 白帝託孤

原文: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回憶這幾件事的目的是 :

1.追溯21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說明以上進言純屬忠諫,叫後主聽起來覺得舒徐入耳.

2.以自身不負先帝殊遇捨命驅馳,作為後主不忘人之業的榜樣,進一步啟發後主奮發圖強.

3.21年的不平凡歷程,說明創業艱難,激勵其不可半途而廢,更不能前功盡棄.

4.寫出先帝的榜樣,說明先帝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叫後主效仿先帝知人善任.

5.表明自己21年如一日,竭忠盡智,今後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餘力不遺,使後主託之討賊興復之任,且可免除因率師北伐,小人進讒而不予信任,壞了大局.

2樓:西安市雁塔區葉翔菲日用品店

你說的是哪篇,是前還是後,出師表共有兩篇.

你說的有誤「我知道第1件是白帝城託孤」,難道說劉備和諸葛亮相見時,劉已稱帝,並已到了油盡燈枯之時了嗎?你難道忘了諸葛亮是怎麼出山並當他的軍師這段了嗎?不然怎麼就跳到這了。

按順序排列如下:

第一件: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三顧茅廬

第二件: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 )一年矣。 白帝城託孤

第三件: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交代後事並寄予厚望

第四件: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七擒孟獲

第五件: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jiàng)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打算出師北伐並以此作為對劉氏父子的報答

3樓:聯想

諸葛亮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蜀漢建興五年(227),他率師北伐,在出師前寫下這篇表文。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了1.廣開言路 2.嚴明賞罰 3.親賢臣遠小人的主見

第二部分(6~7段)追敘三顧茅廬之事。

第三部分(8~9段)總結全文,提出要求,歸結責任。

全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議論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彩。具體地說,

第一部分是寓情於議,在談論形勢、任務、治國方針和歷史經驗之中,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抒情線索,就是希望後主劉禪能夠繼承先帝遺志,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因此一開始就提到「先帝創業」,接著依次說先帝對賢臣的「殊遇」、「簡拔」賢臣的標準和論史時的「嘆息痛恨」,既表達了對先帝的崇拜、愛戴之情,又有激發劉禪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於事,在敘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隨先帝創業經過和「受命以來」的工作的同時,抒發了對先帝的感激之情,表達了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

第三部分中,「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這句話辭情懇切,更足以催人淚下,是諸葛亮感恩圖報心情的集中表現。

4樓:低調≌放縱

北伐南征

躬耕南陽和劉備三顧茅廬

先前隨先帝打仗出謀劃策

諸葛亮的出師表翻譯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c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p 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 s 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陟 zh 罰臧 z ng 否 p 不宜異同 ...

諸葛亮寫《出師表》的前後故事

簡談諸葛亮與 出師表 前後的故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軍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漢靈帝中平元年 公元184 就爆發了黃巾大起義。軍閥割據,戰亂不休,諸葛亮又失去了雙親,依隨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亮十五歲跟隨叔父到荊州襄陽去依附劉表。他看到劉表昏庸無能,不是...

諸葛亮前出師表全文多少字

娛樂大潮咖 前出師表 全文共 764 字。1 出師表 前出師表 原文 作者 諸葛亮 朝代 三國時期 1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c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p 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 xi 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 y 德,恢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