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放假都有什麼習俗,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

時間 2021-09-11 22:25:28

1樓:香洛丹雷

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

「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2樓:逆天邪神葉凡

吃粽子,爬高。南方還有很多

3樓:匿名使用者

炸各種食品,比如麻葉、麻花、菜角、糖糕等!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是什麼

4樓:宇宙全曉生

不同地區風俗略有差異,主要是吃粽子、賽龍舟,還有插艾草、綁五彩線等!

5樓:q版櫻桃雪

賽龍舟吃粽子

掛艾葉菖蒲

飲雄黃酒:

遊百病佩香囊

6樓:午午午午午飯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

7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是一定的了,以前還會在在門口菖蒲、蒿草或者艾葉,現在比較少了,我家鎮上還會有賽龍舟的。。一家人在家吃一頓大餐就算過節了。

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啦、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樓:火de意志

青島的習俗是吃粽子,吃粽葉蛋,門前插艾草!

回答的好就多給點獎賞,謝了!

10樓:百度使用者

54441242521

11樓:百度使用者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端午節人們要幹什麼

12樓:iam神之寵兒

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

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端午浴、放紙鳶、盪鞦韆、系百索子、贈香扇、晒百日姜、掛黃葛藤、畫額、佩香囊、佩長命縷、拴五色線、食粽子、採藥製茶、立蛋、佩豆娘、貼五毒圖、遊旱龍、劃喜船、打午時水、浸龍舟水、九獅拜象、放紙龍、點艾條、薰蒼朮、搶青、馬拉溜、掛鐘馗像、品花宴等等。

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扒龍舟(隱寓蒼龍)與食粽子(隱寓主星心宿二)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13樓:好木木偶

1、扒龍船,是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龍船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扒龍舟分為起龍、游龍、競賽、收龍等幾個環節。該文化活動發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百越,多在端午節舉行。

扒龍船是廣泛流行於江蘇、浙江、福建、嶺南、臺灣,湖南和江西等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2、吃粽子,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3、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4、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刺取其沫,製作中藥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

5、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藥料**,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

14樓:時間被盜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啊?

比較常見的就是吃粽子 划龍舟,還有一些就是佩香囊 懸艾 懸鐘馗像 點雄黃酒 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還有一些就是屬於地域活動的,各地區會稍有差別。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啊?有一個水上運動賽艇,跟我國的端午節賽龍舟很像,很多人都認為它們是同一個運動,只是造型不一樣,是這樣嗎?1 賽龍舟 洗龍湫水。2 吃粽子...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175好女仔 說到我國的端午節為何要包粽子吃呢?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學會用火熟食,以大葉植物葉片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熟或是扔進沸水中煮熟剝葉而食,曾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食俗,它通常發生在大葉植物分佈普遍的南方,同在新砍的竹筒中貯米加水,置火上燒烤成熟食一樣,屬於南方稻作民族製作食物的古老方法,還有就是五月節...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想我所想隨性而為 1 躲端午,舊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躲端午簡稱 躲午 亦稱 躲端五 此習俗宋代似已形成。2 沐蘭湯,是中國節日端午節的一種衛生習俗。首先一身著漢服的女性端著一盆艾葉水,人們排好隊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裡的水,在參加活動的人雙手 額頭 脖頸輕輕拂拭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