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和絕句的區別

時間 2021-10-14 22:13:32

1樓:俟瓊音勢哲

律詩和絕句都是近體詩。那麼,怎樣區分律詩和絕句呢?

一、律詩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個字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每句七個字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如陸游的《遊山西村》)。

二、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簡稱五絕(如李白的《靜夜思》);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簡稱七絕(如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詩偶句句末必須押韻,如陸游的《遊山西村》押韻的字是“豚”、“村”、“存”、“門”,李白的《靜夜思》押韻的字是“霜”、“鄉”。七言律詩的

三、四句和

五、六句要對仗,《遊山西村》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就是對偶句。

四、七言律詩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簡稱首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簡稱頷聯)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簡稱頸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簡稱尾聯)

*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須用平。“[

]”內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個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須用平。“[

]”內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詩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壓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絕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答: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2樓:烏雅幼旋易曾

律詩是八句七韻

絕句是四句三韻

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

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

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擷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規格看,有的後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

絕句的韻腳在

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律詩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樑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佔現存唐詩總數1/5。

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3樓:騰颯巫馬天工

絕句:中國詩體,是近體詩的一類。又稱截句、斷句、絕詩。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

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樑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

律詩: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

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

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4樓:璩賢針霜

絕句同律詩的區別,最明顯的是句數不同,絕句每首四句。絕句的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麼嚴格。唐朝以前的絕句叫做古絕句,押韻平仄對仗都較自由;唐朝以後的絕句稱為近體絕句,大部分也不講究對仗,稱作散體,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有的絕句像律詩的一半,格律同於律詩的前四句、後四句或中間四句。

同於律詩前四句的,後兩句對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同於律詩後四句的,前兩句對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同於律詩中間四句的,前後兩句都對仗,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

絕句同律詩的區別,最明顯的是句數不同,絕句每首四句。絕句的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麼嚴格。唐朝以前的絕句叫做古絕句,押韻平仄對仗都較自由;唐朝以後的絕句稱為近體絕句,大部分也不講究對仗,稱作散體,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有的絕句像律詩的一半,格律同於律詩的前四句、後四句或中間四句。

同於律詩前四句的,後兩句對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同於律詩後四句的,前兩句對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同於律詩中間四句的,前後兩句都對仗,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5樓:翁志業靖焱

律詩一般是八句,絕句一般是四句。另外押韻也有所不同,這個就不細說了。律詩和絕句又都分為五言和七言。

6樓:刀建設殳靜

絕句4句,律詩8句

實際上絕句是截律詩的一半得來的

絕句分為5絕和7絕,律詩也分為5律和7律.就是每一行的字數分別為5個或7個

但是絕句只有4句,也就是4行

律詩有8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句數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

7樓:溫嬪鍾曉莉

絕句是四句,五字七字皆可。

律詩是八句,五字七字皆可。

8樓:ci小胡蘿蔔頭兒

律詩是八句話,七個字

絕句是四句話,五個字

9樓:魯步如波

律詩是八句七韻

絕句是四句三韻

10樓:斂綠柳戎希

絕句同律詩的區別,最明顯的是句數不同,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絕句的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麼嚴格。

唐朝以前的絕句叫做古絕句,押韻平仄對仗都較自由;

唐朝以後的絕句稱為近體絕句,大部分也不講究對仗,稱作散體,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有的絕句像律詩的一半,格律同於律詩的前四句、後四句或中間四句。

同於律詩前四句的,後兩句對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同於律詩後四句的,前兩句對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同於律詩中間四句的,前後兩句都對仗,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律詩與絕句的區別

律詩和絕句都是近體詩。那麼,怎樣區分律詩和絕句呢?一 律詩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個字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 如孟浩然的 過故人莊 每句七個字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如陸游的 遊山西村 二 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簡稱五絕 如李白的 靜夜思 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如王安...

古詩詞中「古詩」「樂府」「律詩」「絕句」有什麼區別啊

扈書雁 古詩是古代詩,沒有對仗等嚴格的要求。樂府是漢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 的一個宮廷官署。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 六言 七言句,簡稱五律 六律 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 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絕句 於兩漢,成...

幫忙詳細講解下律詩絕句中的平仄

漢字有四聲 平 上 去 入聲,其中平聲包括陰平 第一聲 和陽平 第二聲 上 第三聲 去 第四聲 入聲即為仄聲。律詩規律 平仄交替,粘對迴圈 以下平聲仄聲分別以 1表示 一 平仄交替 五言基本格式有四 七言各前加兩字即可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2 1 1 1 3 1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