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圖讀後感作文,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讀後感

時間 2021-10-14 23:28:17

1樓:匿名使用者

寫裡面突出重點的還有比較感動的,用一些名言警句,比較好

二十四孝圖讀書筆記讀後感

2樓:武府小道

人之初,性本善,總記得小時候被父母要求捧著一本彩版的《三字經》聽父母講如何做人,如何孝順,如何敬人做事。

讀到《二十四孝圖》,不禁有感而發,雖已不是封建舊時,兒童也會被父母或尊長要求學一些孝道,百年之前,和魯迅先生一起讀閱做工粗糙的《二十四孝圖》,滿心歡喜的求知心被湮滅了,

想那時只有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至打手心,和現在相比,我們除了課本還有許多課外讀物,想那時魯迅先生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將肉麻當做有趣,以不情為倫紀,汙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可如果魯迅先生活到了今日,又會有怎樣的感嘆,或許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在那時,封建的孝道雖然不可取,但卻讓人學會了尊老愛幼,也許有些禮節過於繁索,有些做法過於愚昧,也存在著虛偽和殘酷,但和現在有些人來說,已經善良了許多。

人之初,性本善,同為中國一民,雖不同時期,在屢被批判的封建孝道中也有感人的孝子,在與舊時期改頭換面的今天仍然有許多不如古時的殘酷。

走在街上,橋洞中,可見一位衣衫襤褸的兒童,老人,記憶中最深的是那位整天坐在橋頭的老奶奶,冬去春來,,送夏迎秋,季節變換,而她的衣衫不變,溫度變化,而她的親人的冷淡不變,她頭髮花白,凌亂地披著,那不知是什麼顏色的衣服也補了好幾個洞,她坐在橋頭,不知在看什麼,不敢去想象,只怕自已也會平添憂愁,,腳邊的鐵盆,雪白的直刺人的眼,一枚兩枚的硬幣是她一天少得可憐的生活費……

如果,我想是如果魯迅先生看到這一幕,還會認為封建孝道只會害人嗎?這裡沒有孝,沒有親情,沒有善良,只有路人投去可憐的目光,這裡沒有尊重,沒有幸福,只有被湮滅了善良的高等動物投去的一聲清脆,一枚硬幣打著轉打在盆中,也一定像釘子一樣打在老人心上……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這種善能繼續,那麼《二十四孝圖》也不會顯得那樣虛偽,那麼魯迅先生也不會大喊中國的劣根性了。

人這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耳邊又響起了這流傳千年的精典……

3樓:匿名使用者

讀後感到自己智商費好久了,先說舜耕田的事,有大象和鳥來幫忙,其他人都覺得驚奇,結合當時的原始社會背景,這只是訓馴化動物的場景罷了,跟孝順有什麼關係呢?再來看看郭巨埋兒,這就更讓你心驚膽戰了,你爹要學他,那就得把你活埋了啊!通篇看下來,這些故事跟孝孝順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有的只是古代「網紅」炒作自己的養望手段,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下去,說明浮躁才是真理,成名要趁早。

二十四孝左右的讀後感,二十四孝300字左右的讀後感

昨天,我們在學校學習了 二十四孝 讓我感觸很深的是 他們對待自己的父母盡心盡孝,和我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我的家是一個組合家庭,繼父雖然對我很好,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卻不是那麼回事。每次我和他們吵架,不是對和錯,繼父總是向著我,但是我卻從不領情,有時候甚至連繼父人一起罵。還經常慫恿媽媽和繼父離婚...

誰能給我講講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是哪二十四孝啊?

二十四孝說的都是對的嗎 1.有悖。據考證,二十四孝最初是元代一個叫郭守正的人整理的古人關於孝道的故事,到清朝的時候,被推崇為 孝 的主流典範,更成為儒家孝文化的縮影。二十四孝裡的很多故事,宣揚的並不是傳統的儒家觀念,甚至跟儒家觀念相悖,但卻一直流通下來,是為什麼呢?孔子說,事實上確實是有很多耳熟能詳...

《二十四孝圖》中孝道故事有哪些,《二十四孝圖》裡的孝道故事有哪些?

魚兒讀書會擺尾 現在被人們所熟知的 二十四孝圖 是指元人郭居敬編撰的 用以宣揚孝道的書籍,又稱為 全相二十四孝詩選 郭居敬遴選出歷史上二十四個孝子的事蹟,配上簡短的詩文對它們加以闡釋和歌頌,這種形式通俗易懂,容易被人們識記,因而很快就流傳開來並逐漸成為民間蒙學讀物。二十四孝圖 的形成歷經了漫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