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故事梗概,《三國演義》主要故事情節

時間 2022-01-08 09:50:04

1樓:百度小工公主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連年災荒,張角三兄弟在這個時候發動了黃巾起義。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引出了三位胸懷壯志的人(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三人志向相投,於是在張飛家中的桃園對天盟誓,約為兄弟。

按照年紀,劉備是大哥,關雲長是二哥,張飛是三弟。

2、溫酒斬華雄溫酒斬華雄

董卓當權,把持朝政, 十八路諸侯以袁紹為盟主,興兵討伐董卓。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的時候,被華雄擊敗。華雄敗孫堅、斬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員悍將。

袁紹大嘆:「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此時關羽自告奮勇,願斬華雄。

袁紹嫌棄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如果派他出戰,是告訴敵軍我方無人,喝令將關羽打出。這時候不得不說曹操有識人之明,曹操說,關羽的相貌不俗(在《三國演義》的邏輯中,凡是相貌與常人不同的人,都可以稱為相貌不俗),誰能看出來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呢?於是曹操端了一杯熱酒為關羽壯行。

關羽說,就先放這兒,等我回來再喝。關羽提著青龍偃月刀出戰迎敵。只聽得外面喊聲震天,不過片刻的時間,關羽就斬了華雄。這時候,酒還是溫的。

3、三顧茅廬

徐庶化名單福輔佐劉備,曹操連吃敗仗。曹操知道徐庶事母至孝,派人抓了徐庶的母親,威脅徐庶。徐庶別無他法,只好離開劉備,來到曹營。

徐庶的母親知道徐庶是因為自己離開劉備,憤而自殺,曹操下令厚葬。徐庶感謝曹操厚葬他的母親,但是不願輔佐曹操,於是終生不為曹操獻策。

這就是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徐庶在離開劉備之前,推薦了素有伏龍之稱的諸葛亮。並對劉備說,如果他是螢火的微弱光芒,那諸葛亮就是明月的皓白之光。

劉備於是帶著關張二人前往臥龍崗,訪諸葛亮。

第一次,童子說諸葛亮外出遠遊,劉備只見到了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第二次,劉關張冒雪前往,見到了諸葛亮的石廣元和孟公威,見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留書表達仰慕之情,三人冒雪而歸;第三次,劉關張三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等一直等到他睡醒。

劉備和諸葛亮暢談天下大事,提出天下三分的觀點。諸葛亮最終願意為劉備出山,匡扶天下。這就是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4、趙雲單騎救主 趙子龍大戰長阪坡

劉備請得諸葛亮出山,接連贏得博望坡、新野勝利。曹操心生忌憚,派大軍來襲。可惜劉備手上的兵力實在太少,不足以與曹操抗衡。

無奈之下,劉備只能放棄城池,帶著軍隊轉移。百姓眷戀劉備,跟隨劉備一起轉移。劉備為了照顧百姓,行軍速度很慢,很快就被曹軍追趕上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備妻兒在混亂中走失。趙雲受劉備之命保護劉備妻兒,為救劉備妻兒,本已殺出曹軍陣營長阪坡的趙雲,翻身又殺入長阪坡。趙雲先後救了簡雍、甘夫人、糜竺。

最後在枯井旁尋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為了救阿斗,投井自殺

。趙雲推倒土牆掩蓋枯井。趙雲單槍匹馬,懷抱阿斗,殺出長阪坡。

趙雲在長阪坡,七進七出,連斬曹營五十餘員大將。曹操感嘆這真的是一員虎將啊!從此趙雲名動天下。

這就是著名的「趙子龍大戰長阪坡「的故事。

5、張飛大鬧長阪橋

趙雲在長阪坡中左衝右突尋找甘糜二夫人以及阿斗。這時候糜芳從長阪坡混亂中突圍出來,帶傷來到劉備身旁,說親眼看見趙子龍投曹操去了。劉備不信,張飛相信,帶著人馬來到長阪橋斷後。

張飛叫隨從二十餘個騎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來回跑動,塵土飛揚,做成有伏兵的假象,令曹軍不辨虛實。

這時候被趙雲所救的簡雍等人見到張飛,解除了張飛對趙雲的誤會。而趙雲也護著阿斗來到長阪橋,此時趙雲人困馬乏,見到張飛,大呼「翼德援我!」張飛說:

「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曹操率軍來到橋頭,看見四周塵土飛揚,疑有伏兵。

又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持丈八點長矛,立馬橋上。張飛對著前來追趕的曹兵大喝:「吾乃燕人張翼德是也!

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操這時突然想起了關羽曾經告訴他的話「吾弟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曹操急令諸將,不可輕敵。話還沒說完,張飛又大喝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

誰敢來決死戰?」曹軍見張飛如此英雄,頗有退意。這時候張飛又大喊了一聲:

「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還沒停止,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得肝膽俱裂,摔下馬來,一看,已經氣絕。

曹軍陣腳大亂,後退數裡。張飛的三聲大喝,喝退了號稱百萬的曹軍,後人有詩讚曰:「長阪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

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這就是張飛大鬧長阪橋的故事。

6、諸葛亮舌戰群儒

趙雲大戰長阪坡,張飛大鬧當陽橋,劉備摔孩子,那關雲長和諸葛亮去了**?關雲長和諸葛亮去江夏向劉表之子劉琦求助,暫解曹操的圍困。曹操駐守江陵,想要吞併東吳、誅殺劉備。

諸葛亮為了聯合東吳抗曹,隻身來到江東孫權處。

孫權猶豫不決。東吳內部分成兩派,文臣主降,武將主戰。諸葛亮先與東吳群臣爭辯,張昭為首的文臣不能應對。

諸葛亮得見孫權,見孫權相貌不俗,決定智激孫權。孫權被激怒,傾向於抗曹。張昭為首的一干文臣再次勸孫權降曹。

孫權又有些猶豫不決。

這時候吳國太提醒孫權,當年孫策的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此時周瑜也星夜趕回,文臣武將多來問候,降戰說法不一,周瑜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

諸葛亮和魯肅也來見周瑜,諸葛亮以曹操想要「二喬」的事激怒周瑜。探出周瑜主戰的虛實。

7、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諸葛亮在東吳顯示了自己高超的謀略,引起了周瑜的忌憚。兩人各為其主,諸葛亮不肯轉投孫權,周瑜擔心諸葛亮會對東吳有害,決心除掉諸葛亮。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令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並逼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

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諸葛亮暗中向魯肅借二十條大船,船舷兩側各扎草人千個,並擺脫魯肅不要告訴周瑜。前兩天諸葛亮都按兵不動,第三天夜晚,大霧漫天,諸葛亮邀請魯肅共同率船到曹軍水寨前。

諸葛亮命船上軍士擂鼓吶喊,佯裝進攻。

曹軍在大霧之中生怕中計,不敢出戰。曹操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萬箭齊發射向船上草人。天將明,霧將散。

諸葛亮估計箭數已夠,命令將士拔錨返程。然後讓軍士齊聲大喊:「謝丞相箭」.

曹操憤怒異常,卻又無可奈何。周瑜也只能失望了。這就是赤壁之戰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8、黃蓋苦肉計獻密計黃蓋受刑(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周瑜和孫權終於決定聯劉抗曹,可是敵強我弱。周瑜和諸葛亮二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用火攻。此時曹操派細作來江東詐降,周瑜識破卻不揭穿,想要用這兩個細作通訊息。

周瑜也想要派人詐降,但是苦於沒有想到合適人選。

這時候東吳的將領黃蓋也想到了火攻,並且向周瑜建議。黃蓋受東吳三代首領大恩,並且頗有機智。周瑜於是決定派黃蓋詐降,為了得到曹操和東吳中詐降的細作的信任,周瑜和黃蓋決定用苦肉計。

第二天,周瑜和眾將商議退敵之策,黃蓋故意大唱反調。

周瑜順勢下令杖責黃蓋,眾將求情。但周瑜還是打了黃蓋五十大板。黃蓋果真騙得曹操信任,和闞澤、甘寧等共同詐降。

最後黃蓋乘著東南風,駕船縱火燒了曹操的水寨,得以火燒赤壁。這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9、龐統獻連環計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

黃蓋、闞澤、甘寧詐降,闞澤來獻書。曹操派去的細作也是如此說。曹操雖接收了降書,但還是很懷疑,想要派人再探江東。

蔣幹在之前傳遞錯誤訊息,害得曹操錯殺水軍都督。此番,蔣幹想要將功贖罪,願意再探江東。

江東有一人,名喚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與伏龍諸葛亮齊名。先前,周瑜曾經向龐統如何破曹,龐統也想到了火攻,還提出江面上用火攻的缺陷:一船著火,其餘的船四散開來,根本不會波及到。

並且也提到了解決辦法:讓曹軍的船都釘在一起,也就是連環計。

周瑜正愁沒人能使這招連環計,聽得蔣幹來了,大喜。周瑜派魯肅和龐統商量好如何用計。這邊接見蔣幹,藉故將蔣幹趕出,送到龐統所在附近的西山庵。

蔣幹心中憂慮,寢食難安,夜晚出門閒逛,聽得書聲琅琅,然後順勢找到了鳳雛龐統,順利的將龐統請到了曹操處。

龐統以曹軍多為北方人、不習水戰、多生疾病為由,建議船隻首尾相連。曹操不諳水戰,被龐統所騙。這就是赤壁之戰中重要的連環計。

10、火燒赤壁周公瑾火燒赤壁(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經過前番幾次謀劃,此時,曹操中了反間計,殺了擅長水戰的將領(群英會蔣幹中計);接著又中了連環計,將所有的船都用鐵釘連在一起(龐士元獻連環計);黃蓋、闞澤、甘寧詐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是日,諸葛亮登上七星臺,巧借東風。周瑜看東風起,派黃蓋駕著幾艘載滿柴草的小船駛向曹營,佯裝投靠。黃蓋點燃小船,小船順著風勢直奔曹營。

因為船被連上,所以,曹操的水營瞬間變成了火營。這就是火燒赤壁,這是這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1、關雲長華容釋曹操華容道義釋曹操

諸葛亮和周瑜齊心用謀,終於火燒赤壁,讓曹操的水營變成火營。說回東吳,赤壁之火已經燎原,周瑜想起了另一個心腹之患——諸葛亮。上次諸葛亮草船借箭,逃過死劫。

這次周瑜連藉口都不想找,直接派兵去七星臺抓諸葛亮。

可惜諸葛亮料得先機,早就派趙雲前來接應,此時已經一葉扁舟回到荊州。諸葛亮調兵遣將,準備痛打落水狗——曹操。曹操好不容從火海脫身,帶著身邊幾個大將還有百餘士兵,躲過周瑜的圍追堵截,和先前守在岸上的士兵會合,最終只剩大概三千兵馬。

可憐曹操當時號稱百萬之眾,準備席捲江東,如今折了大半兵力倉皇逃竄。行到一處,曹操忽然指著前方大笑「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如之奈何?

」,這一笑不好,趙飛正好就在此處專等曹操。

曹操先後三笑,笑周瑜和諸葛亮不會用兵,一笑笑出趙雲,二笑笑出張飛,三笑笑出了關雲長。幸好曹操先前對關羽有恩,關雲長感念當日恩德,放了曹操。這就是華容道義釋曹操。

話說曹操奪了荊州,準備率兵攻打江東,不想被孫劉聯軍一場大火折了大半人馬,也就沒有多餘的兵力守住荊州。

周瑜派兵搶佔南郡,不想失敵先機,反被諸葛亮先取了南郡,乘勝又取了襄陽、荊州。周瑜在攻打南郡時本就中了毒箭,經此一怒,箭創崩裂,這就是一氣周公瑾。東吳花費的無數錢糧都成了無用功,意氣難平。

魯肅前來求見劉備,希望劉備可以「歸還荊州」。

諸葛亮早就預料到周瑜會派魯肅來要荊州,事先交代好劉備如何應對。劉備又將話語權交給了諸葛亮,只聽諸葛亮說,這荊州本來是劉表的,劉琦是劉表的兒子,劉備是劉表的弟弟,現在弟弟輔佐侄兒治理荊州,合情合理。

魯肅又說,如果劉琦在荊州,劉備輔佐劉琦也可以,可是現在劉琦在江夏,並不在荊州。諸葛亮派人把劉琦從屏風後請了出來。魯肅無話可說,約定劉琦一死,荊州必須歸還。

不久劉琦病逝,魯肅前來弔喪準備討回荊州。

劉備大哭,諸葛亮說劉備無處安身,等取了西川,一定歸還荊州,還立下文書,魯肅作保。周瑜無法可施,建議孫權使美人計。孫權就假裝嫁妹,這一計也被諸葛亮看破,籌謀一番,孫尚香真嫁給了劉備,而劉備也成功從東吳脫身。

周瑜派兵追趕,諸葛亮接應,讓兵士齊聲大喊:「周瑜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箭創崩裂,這就是二氣周公瑾。

智取不成,那就直接用兵。周瑜假意替劉備取西川,其實是「假途滅虢」之計,想要取荊州。可惜,又被諸葛亮看破。

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死。

12、關雲長單刀赴會單刀赴會

周瑜為了將荊州要回,數次和諸葛亮交鋒,可惜都失敗的,自己反被氣的一命嗚呼。因為周瑜逝世,諸葛亮去弔唁周瑜,裝出一副兩人感情頗深的樣子。最積極取荊州的周瑜英年早逝了,這讓東吳的人一時忘了荊州的事情。

可是有一個人不能忘了這件事,他就是曾經為荊州做過保的魯肅。魯肅用計設下鴻門宴,埋伏好刀斧手專等關羽赴宴。關羽若是願意還荊州也就罷了,不肯還就叫關羽有去無回,順勢奪了荊州。

關羽只帶了青龍偃月刀以及周倉等十幾個隨從,就這麼來到了宴會之上。席間關羽說和魯肅多年未見,要敘敘舊。就這麼一把拉著魯肅不放,互相敬酒。

實際上是拿魯肅當人質。東吳的人一看魯肅成了人質,也就不敢下手。就這樣,關羽輕輕巧巧的安全回到了荊州。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300 400字

三國演義 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

三國演義第49回故事梗概,三國演義第49回概括

特特拉姆咯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周瑜因隆冬季節沒有東風無法實施火攻而得病。孔明探病,謊說可以作法借來三日東南風助周瑜。周瑜大喜,安排士兵修建七星壇。甲子日 果來東南風起。周瑜派徐盛等人去殺孔明,以免東吳之患,誰知孔明早已坐上趙雲小船回荊州了。劉備 周瑜分別派兵,進攻曹營。黃...

三國演義前60回每回故事梗概,求《三國演義》前60回每一回的梗概

三國演義前50回的概括,一百字左右,要新的 老的抄不了,新的!新的!三國演義1 60回每回故事梗概 100字左右白話文 三國演義 故事梗概 三國演義 羅貫中 三國演義 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 作品取材於東漢末年和魏 蜀 吳三國的歷史,在民間傳說 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而成,其取向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