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時間 2022-02-01 19:52:50

1樓:匿名使用者

古典詩詞的發展簡況 為了便於大家瞭解詩詞的藝術特點極其體裁的分類,首先介紹一下古典詩詞的發展歷史。 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角度上分的。

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一句。

繼《詩經》之後,公元前四世紀,在楚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詩體,叫「楚辭」,它的創始人是屈原。後來,漢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寫的作品編成一書,叫《楚辭》。《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四字句,發展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個字一句)變為奇字句(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而且韻律和節奏也更富於**性。

到了漢代,出現了為配合**而歌唱的詩即「樂府詩」。在語言上有四言,五言,雜言,但多數是五言的。這以後曹操父子以及陶淵明為首的文人們發展了五言詩。

同時,七言詩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魏晉南北朝以前,詩的格律和聲韻還沒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律,只是由作者按照個人的內容需要和聲韻感覺來進行寫作。到了魏晉,由於受到了印度(古稱天竺)的梵音學的影響,我國的聲韻學得到了發展。

齊樑的周喁和沈約總結了漢字的發音規律,提出了「四聲」「八病」之說,使詩歌創作由自然的聲律發展到講究追求聲律,出現了作詩要注意平仄和韻律的性質,形成了格律詩的主要內容。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古典詩歌的**時代。在繼承前代詩歌的基礎上,唐代的詩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形成了固定的分類。

其分類有兩種,一是古體詩,也叫古風;所謂古體詩,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傳統詩體,沒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用韻平仄都比較自由,句子的字數有整齊的,也有不整齊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兩種。二是近體詩,也叫今體詩(這個「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們所說的格律詩;近體詩不象古體詩那樣自由,在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為兩種:

律詩和絕句。律詩和絕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句的律詩稱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詩派生出新的體裁,這種體裁到了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

由於詞是由詩派生出來的,所以詞又被稱為「詩餘」;另外,由於詞的句子字數長短不一,古人也稱為「長短句」。 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叫曲,也稱散曲。曲可以說是詞的另一體。

那麼它跟詞有什麼不同呢?除了詠唱時的伴奏樂器不同以外,在語言上更加接近口語。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加襯字。

如張養浩的《閒居三首之一》「昨朝楊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鴻(忒)疾苦。(不是)濁醪有味,(怎)消磨(這)日月東西。」其中括號內的字就叫襯字。

上面簡略地介紹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發展歷史。

2樓:來自石鐘山吸引人的牽牛花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楚辭、漢賦、元曲唐詩宋詞。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3樓:醉竹楓

詩歌,是中國文學中產生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也是中國文學中得到最為充分發展的體裁。《詩經》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其中最早的詩篇產生於西周初年,最晚的產生於春秋中葉。

四言為主的句式和重疊反覆的章法,是那一時代詩體的主要特色。緊接著,在南方的楚地又興起一種新的詩體——楚辭。楚辭是在楚地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並以偉大的詩人屈原為其光輝代表。

自古以來,「風」「騷」並稱。《詩經》中的《國風》和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成了中國古代詩歌的兩個典範。以創作方法而言,「國風」和《離騷》分別開創了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歌傳統。

隨著楚辭逐漸向接近於散文的賦體演變,另一種詩體——樂府,帶著民間文學特有的剛健清新的風格步入了漢魏六朝詩壇。樂府民歌無論是長篇還是短制,都「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班固《漢書·藝文志》)。強烈的現實感,是它們的一個重要標誌。

這種現實主義精神直接影響了爾後詩人創作的「樂府古題」,以及唐代的「新樂府運動」。在漢魏六朝樂府民歌中產生了象《陌上桑》(《豔歌羅敷行》)、《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等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中的瑰寶,給「詩歌大國」增添了異彩。在樂府詩的發展過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漸引人注目。

到了漢末佚名詩人作的《古詩十九首》出現,五言詩體便基本成熟了。到齊樑時期,中國古代著名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序》中已經確認「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七言詩的產生稍後於五言詩。

它的廣泛流行,大約在晉宋之際。

經過了齊樑間以沈約為代表的「永明體」詩歌在聲律方面的充分準備,到唐代,近體詩確立了,詩歌進入了鼎盛時期,這是中國詩歌的一個**時代。在這個時期中,古體詩與近體詩全面發展,出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

中國的詩歌同**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絡,二者關係的發展變化經歷了從「以樂從詩」、「采詩入樂」和「倚聲填詞」三個階段。「倚聲填詞」是詩與樂各自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進行的一種更為高階的形態的結合。後來的詞和散曲都是沿著「倚聲填詞」的途徑發展過來的。

詞,原被稱為「曲」、「曲子」,或「曲子詞」,是一種**化的文學樣式。詞起源於民間,盛唐以後,文人才士填詞漸成風氣。五代時,中國第一部文人詞總集《花間集》問世。

到宋代,詞這一特殊的文學樣式,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普遍歡迎。宋代藝術家在詞中「言詩之所不能言」(王國維《人間詞話》),表達其「動於中而不能抑」的歡愉愁怨情緒(陳子龍語,沈雄《古今詞話·詞品》捲上),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完善統一。宋代的詞,達到了可以和唐詩並列的中國文學的另一座高峰,出現了一批大詩人,如蘇軾等。

南宋後期,詞逐漸失去了和樂的能力。同時,北方少數民族的樂曲不斷傳進中原地區,帶來了「壯偉狠戾」(徐渭《南詞敘錄》)的粗獷的格調,引起了人們的新的興趣。這種「胡樂」結合北方民間的「俚曲」,配入通俗化的語言,就形成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散曲。

散曲和傳統詩歌的顯著區別,就在於它大量地吸收民間的方言俚語。散曲作品具有濃厚的市民通俗文學的色彩,大量的散曲作品還具有以往詩歌中所少見的詼諧和幽默,這給詩壇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氣。散曲在元代得到迅速的發展,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成為中國詩歌史上最興盛的體裁之一。

當宋詞、元曲在文壇上居於主導地位的同時,傳統的詩歌仍創作有大量作品。宋、元、明、清的詩,其數量十分巨大,並有自身的特色,但從總的成就上說,沒有超過唐代

4樓:愈柏褚博

可能是古人為了壓縮自己語言中不必要的成份,講究一種簡明扼要的美吧!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

5樓:大增嶽殳錦

2023年12月29日。。。共16張,本課件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程序作了詳細的概括,便於巨集觀把握詩歌的發展軌跡,簡潔。。。中國詩歌發展簡史人教版·中國詩歌發展史

6樓:福桂花姜書

上古——口頭歌謠

先秦——詩歌發展的兩大源頭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體制:「風、雅`、頌」三部分,「國風」現實主義的精華表現手法:賦(鋪陳敘述)、比(比喻)、

興(起興)

句式四言為主,語言雙聲疊韻

中國浪漫主義的先河——楚辭

在楚地歌謠的基礎上創造出的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

楚辭體的特點:

1、帶有想象豐富、文辭華美、風格絢麗的浪漫主義色彩2、「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3、楚辭的語句參差,富有變化,篇幅一般比較長4、常用語氣助詞「兮」(句末:加強整體語氣,句中:錶停頓)奠基人、最早影響最深遠的愛國詩人——屈原。

代表作:《離騷》《九歌》《天問》《天問》

漢代——漢樂府《上邪》《陌上桑》《孔雀東南飛》

樂府:採集民歌加以整理,配樂演唱的機構

樂府民歌內容:繼承《詩經》現實主義傳統《上邪》《陌上桑》。語言:樸素自然,活潑生動。句式:五言為主。

(漢末)文人五言詩《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五言抒情詩的最高峰。

魏晉南北朝——

1、建安文學: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文學特徵:建安風骨、漢魏風骨)

2、正始文學: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兩晉文學:

西晉:左思

東晉:陶(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派)謝(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派)

4、南北朝時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發展)

南朝民歌:文學特徵:題材狹窄(愛情)、風格豔麗,喜用雙關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學特徵:題材廣泛、風格剛健、語言直率《木蘭辭》(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詩創作:代表詩人:鮑照、謝朓、庚信

隋唐五代——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陳子昂建立高峻雄渾、剛健有力的新詩風。

《登幽州臺歌》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

盛唐詩仙:(李白)、詩聖(杜甫)

山水田園詩派:王(王維)、孟(孟浩然)

邊塞詩派: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

中唐韓孟(韓愈、孟郊——詩歌的風格特徵:奇崛險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詩歌的風格特徵:語言平易直白)李賀(人稱「詩鬼」——詩歌的風格特徵:

詩境詭譎)

晚唐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宋代——宋詩重理趣

江西詩派: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楊萬里(「誠齋體」)、蘇軾南宋中興四大詩人:陸游、尤袤、范成大、楊萬里宋詞(婉約派:

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元代——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和白樸)清代——清詩(龔自珍)、清詞(納蘭性德)

綜上所述,中國詩歌的發展史大致是:歌而詩,詩而詞,詞而曲。中國詩詞歌曲均源於民間,它們雖然各自盡經歷了漫長的演變發展過程,各有其不同的表達方式,但其血脈相通,都是借客觀事物抒發主觀情感。

7樓:辛鴻德惲音

一、天地山水

1.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2.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曠沙岸淨,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4.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6.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1.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1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軾《題西林壁》

14.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遊山西村》

15.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6.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7.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1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0.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1.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二、日月風雨

1.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樂原遊》

3.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唐.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4.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明月卻多情,

隨人處處行——宋.張先《菩薩蠻》

8.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晉.陸機《擬明月何皎皎》

10.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唐朝.王維《鳥鳴澗》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趙嘏《江樓感舊》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唐.李白《把酒問月》

13.暮雨不來春不去,花滿地月朦朧——宋.賀鑄《江城子》

14.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唐朝--岑參《暮秋山行》

1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16.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17.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

19.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唐朝.劉長卿《別嚴士元》

20.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元月廿七日望湖樓醉書》

21.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唐.李賀《雁門太守行》

22.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內樹,若個是真梅——唐.東方虯《春雪》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唐朝.李白《北風行》

25.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唐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

中國古代歷史,中國古代史有哪些

中國古代史有哪些 摘要。中國古代史可是非常複雜的,經歷的朝代非常多。有夏 商 西周 秦 漢 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總共有幾千年的歷史,這就是中國的古代史。每個朝代都有過輝煌的時刻,但是也有過沒落的時刻。中國古代史有哪些。你好親,我是陳老師,非常高興你的問題呢!請您不要著急呢,我這邊需要查詢一下...

中國古代兵器發展歷程怎樣,中國古代兵器發展歷程怎樣

1963年在山西朔縣峙峪村發掘出的一枚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打製石鏃,是用很薄的長燧石片製成的,有很鋒利的尖端。器身兩側的邊緣也不十分鋒利。這種石鏃明顯地符合箭頭的三要素 鋒利 尖頭適度 器型周正。這三點可以說明它是箭頭。在與尖頭相對的另一端 底部 左右兩側有點凹進去,成為一個小把,這顯然是用來安裝箭桿的...

列舉盔甲的發展歷史,中國古代的鎧甲發展史?

井家的露寶 1.相傳甲是夏朝第七位夏後杼 予 發明的。戰國後期,鋒利的鋼鐵兵器逐漸用於實戰,促使防護裝具發生變革,鐵鎧開始出現。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鐵鎧甲片,是在河北省易縣燕下都遺址出土的。但直到漢朝,鐵鎧才逐漸取代了皮甲。2.鎧甲的原身原為鐵甲,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各代鐵鎧甲往往因材因體而制,形制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