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學書哪本好,中國古代四大醫書,是哪四本書?

時間 2022-03-03 11:20:04

1樓:匿名使用者

理論性較強的是《黃帝內經》,**時疫的是《溫病條辨》,闡述外感病**規律的是《傷寒論》,診治雜病的專著是《金匱要略》。各有特色、各有專攻。

2樓:郭鶴南

我國最早的著名醫學家是戰國時期的扁鵲。他醫術高明,有「起死回生」之能,被世人尊稱為「神醫」。他所著的《難經》一書是我國最早的醫學文獻,由於他對我國醫學有重大貢獻,在中國醫學史上被尊為「祖師」。

我國最早建立病史制的是西漢名醫淳于意。相傳他每為病人診治總要把患者的姓名、住址、症狀、脈象、用藥等情況記錄下來,累積為「診籍」。據說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病歷卡和醫案記載。

我國最早發明並施行外科手術的是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名醫華陀。華陀是世界醫學史上第一個用麻醉術的醫師。

我國最早的國家藥典是唐代面世的《新修本草》,比歐州最早的《佛羅倫薩典》還早839年。明代傑出的藥物學家李時珍根據此書重新加以修訂,補充編成了不朽的藥典《本草綱目》。

我國最早的鍼灸學專著是晉代醫學大師皇甫謐所著的《鍼灸甲乙經》,被後人奉為「中醫鍼灸學之祖」。

我國最早的醫學分類專著是唐代「藥王」孫思邈撰寫的《千金要方》。他還率先創立內科、外科、五官科、**、兒科等。同時他又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橡皮管進行導尿術的醫師。

我國最早的法醫學專著是南宋著名醫學家宋慈編著的《洗冤集錄》,比西方著作早350年。

張仲景,字璣,東漢著名的醫學家。約生於桓帝和平元年(公 元150年),卒於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南陽郡涅陽 (今河南省南陽縣)人。

他 從前人留下的醫學著作中,繼承了辯證論治的規律知識,又收集 了民間的藥方和**方法,結合自己的醫療經驗,加以總結提高,一方面為人治病,一方面從事著述,寫出了《傷寒雜病論》。此書經後人整理校勘,編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明朝蘄州(即今湖北蘄春縣蘄州鎮)人。生於公元一五一八年(好明正德十三年),卒於公元一五九三年(即明萬曆二十一年)。他的著作很多,見於文史記載的有:

《木草綱目》、《瀕湖脈》、 《奇以八脈考》、《頻湖醫案》、《集簡方》、《五臟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 《白花蛇傳》等。現在,除前三種外,其他著作,均已失傳。

中國古代四大醫書,是哪四本書?

3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內經》、扁鵲《難經》、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這個應該是公認的

4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想學一些中醫基本常識那本醫書好?

中國古代五大醫學著作有哪些?

5樓:京城「老炮兒

中國古代五大醫學著作,分別《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 、《傷寒雜病論》 、《千金翼方》、《本草綱目》。

6樓:王王王小六

1、《黃帝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

《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鉅著,相傳為黃帝所作。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

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其醫學理論是建立在我國古代道家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反映了我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黃帝內經成編於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有關天文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人體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診斷、**,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 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2、《傷寒雜病論》 東漢 張仲景

《傷寒雜病論》確立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規律,它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藥具備的經典著作,開創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先河;同時在製劑學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對後世也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歷代醫家無不尊張仲景為「醫聖」,故有「醫聖者,即醫中之堯舜也,榮膺此譽者,唯仲景先師。」

3、《神農本草經》 (相傳為神農氏所作)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4、《本草綱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時珍(東璧)撰於嘉靖三十一年(2023年)至萬曆六年(2023年),稿凡三易。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序例(卷1、2)相當於總論,述本草要籍與藥性理論。

卷1「歷代諸家本草」,介紹明以前主要本草41種。次輯錄明代以前有關藥物氣味陰陽、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浮沉、補瀉、引經報使、各種用藥禁忌等論述,其中又以金元諸家之論居多。卷3~4為「百病主治藥」,沿用《證類本草》「諸病通用藥」舊例,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藥名及主要功效,相當於一部臨證用藥手冊。

5、《千金方》 唐 孫思邈

《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國古代中醫學經典著作之一,作者孫思邈,共30卷,是綜合性臨床醫著,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唐朝孫思邈所著,約成書於永徽三年(652年)。該書集唐代以前診治經驗之大成,對後世醫家影響極大。

《千金要方》總結了唐代以前醫學成就,奠定了宋代婦、兒科獨立的基礎;其治內科病提倡以"五臟六腑為綱,寒熱虛實為目",並開創了臟腑分類方劑的先河;鍼灸孔穴主治的論述,為鍼灸**提供了準繩,對針灸取穴的準確性頗有幫助。

7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神農本草經》神農氏 《皇帝內經》

漢代:馬王堆漢墓醫書 《黃帝內經素問》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金匱要略》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鍼灸甲乙經》、陶弘景《本草經集註》、葛洪《肘後備急方》、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蘇敬《新修本草》 、王燾《外臺祕要》、元丹貢布《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北宋:宋慈《洗冤集錄》

回回藥方 忽思慧《飲膳正要》、許國禎《御藥院方》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子和《儒門事親》、朱丹溪《格致餘論》、李東垣《脾胃論》、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劉文泰《本草品彙精要》、吳又可《溫疫論》、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吳鞠通《溫病條辨》、王孟英《溫熱經緯》、薛生白《溼熱條辨》、王清任《醫林改錯》、《古今圖書整合醫部全錄》、《聖濟總錄》

8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內經

》、《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學說」、「養生學說」、「藥物**學說」、「經絡**學說」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是中國影響最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難經》是戰國時期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扁鵲 ,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古代中醫學著作之一,傳說為戰國時期秦越人(扁鵲)所作。本書以問答解釋疑難的形式編撰而成,共討論了81個問題,故又稱《八十一難》,全書所述以基礎理論為主,還分析了一些病證。其中一至二十二難為脈學,二十三至二十九難為經絡,三十至四十七難為臟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難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難為針法。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2023年非典期間,該書和張仲景便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採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在紙張尚未大量使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這本書很可能寫在竹簡上。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本草綱目》(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著。共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餘幅,闡發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採集、炮製 、方劑配伍等,並載附方 10000 餘。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譯本。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

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9樓:

《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傷寒論》、《景嶽全書》《脈經》

《鍼灸甲乙經》 《肘後備急方》 《名醫別錄》 《本草經集註》 《劉涓子鬼遺方》 《小品方》

10樓:匿名使用者

太多了啊 列舉一下吧

先秦:《神農本草經》神農氏 《皇帝內經》

漢代:馬王堆漢墓醫書 《黃帝內經素問》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金匱要略》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鍼灸甲乙經》、陶弘景《本草經集註》、葛洪《肘後備急方》、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蘇敬《新修本草》 、王燾《外臺祕要》、元丹貢布《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銅人腧穴鍼灸圖經》 北宋:

宋慈《洗冤集錄》

回回藥方 忽思慧《飲膳正要》、許國禎《御藥院方》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子和《儒門事親》、朱丹溪《格致餘論》、李東垣《脾胃論》、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劉文泰《本草品彙精要》、吳又可《溫疫論》、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吳鞠通《溫病條辨》、王孟英《溫熱經緯》、薛生白《溼熱條辨》、王清任《醫林改錯》、《古今圖書整合醫部全錄》、《聖濟總錄》

近代醫學名著 《古今圖書整合》 可能還有很多吧 就知道這些了~~

中國古代四大名妓是哪,中國古代四大名妓是哪四個?

說起中國古代四大名妓,這個有很多版本。即使專門的學者也不能肯定哪個是正確的。本來嗎,這又不是多麼嚴肅的歷史問題,完全是仁者仁智者智的問題。李師師只有美名而無才名 陳圓圓怕是借了 衝冠一怒為紅顏 柳如是僅僅是南北朝亂世名妓 蘇小小雖傳才貌雙全,一時無倆但卻沒有什麼大事可入史冊。董小宛一代名女,詩歌雙絕...

中國古代的四大名琴是哪,中國古代的四大名琴是哪四個

七七的小店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齊桓公的 號鍾 楚莊王的 繞樑 司馬相如的 綠綺 和蔡邕的 焦尾 這四張琴被人們譽為 四大名琴 詳細介紹 1 號鍾 號鍾 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猶如鐘聲激盪,號角長鳴,令人震耳欲聾。傳說古代傑出的琴家伯牙曾彈奏過 號鍾 琴。後來 號鍾 傳到齊桓公的手中。齊桓公...

中國古代四大奇書都是什麼,古代四大奇書是哪幾本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 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學家馮夢龍稱為 四大奇書 這一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1 三國演義 羅貫中 2 水滸傳 施耐庵 3 金瓶梅 蘭陵笑笑生 4 西遊記 吳承恩 明代人曾稱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遊記 和 金瓶梅 為 四大奇書 論語 道德經 孫子兵法 周易 並列為中國古代的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