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要

時間 2022-04-29 21:40:07

1樓:

三顧茅廬:劉備三次去諸葛亮家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草船借箭:諸葛亮用草船趁著江上大霧騙取曹操水軍攻擊,獲得箭支

神機妙算:諸葛亮草船借箭後,周瑜感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也。

2樓:大dj將

妄自菲薄:三國時期,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復興漢室,他竭盡全力籌劃北伐曹魏,劉禪胸無大志,沒有治國才能,諸葛亮深表憂慮,出征前夕寫《前出師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應該發憤圖強,不能妄自菲薄。

才高八斗:南朝宋代的謝靈運給曹植下的評語:「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獨得八斗!」 注:一石等於十鬥。

參考資料裡有好多,自己挑吧。

請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10個)

請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3樓:莣吥鋽噯暝

望梅止渴

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驕陽似火,部隊在山道上行走,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

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

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

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快速趕到隊伍前面,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了,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草船借箭

赤壁大戰時周瑜對諸葛亮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他知道周瑜意欲加害,因為十天無論如何也「造」不出十萬支箭。但他不動聲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並按周瑜意願立下軍令狀。周瑜大喜過望,以為陰謀得逞,實際上諸葛亮早有妙計在胸。

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到安排。他算到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後必然疑惑,但絕不會直問原因,所以請魯肅同船取箭,做個見證,回去好向周瑜講述取箭經過,給周瑜一個迎頭悶擊,讓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陰謀的慘敗。

4樓:閒庭信步傷別情

(1)成語:_ 三顧茅廬___,人物及故事:__ 劉備三請諸葛亮 ______。

(2)成語:_ 樂不思蜀_____,人物及故事:_ 阿斗在歸降晉後,沉迷酒色,不思亡蜀 __。

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用簡短的語言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望梅止渴意思就是說曹操帶兵時由於路遠就說山上有梅士兵一聽立馬就精神了

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

6樓:修羅還是羅剎

成語:錦囊妙計 。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而又暫時保密的辦法。

相應人物:諸葛亮

故事:劉備應孫權要求到江東結親,又怕孫權加害,帶了趙雲當護衛。諸葛亮臨行前給了趙雲三個錦囊,讓趙雲在特定的時候開啟,來一一解決困局。

成語:舌戰儒群。指和很多人辯論,並且駁倒對方。

相應人物:諸葛亮

故事:劉備要與東吳的孫權結盟,共同對抗曹操,派了諸葛亮去當使者,諸葛亮到了東吳遭到東吳各位謀士的責難,諸葛亮都能一一反駁,最後促成了同盟。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的成語:-劉禪

1.樂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用以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出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3.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曹操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請再寫出兩個源於《三國演義》的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和故事

8樓:訾子明屈慶

望梅止渴:曹操攻張繡用人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克服了乾渴的困難。

單刀赴會:吳國為求荊州,請關羽赴宴。

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以便詐降曹操。

如魚得水:劉備說我有孔明,就好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車載斗量:趙諮回答魏文帝,吳國比我聰明人多得要用車載斗量。

刮骨療毒:華佗給關羽治傷。.

妄自菲薄:諸葛亮寫前出師表中的話。

舌戰群儒:諸葛亮舌戰吳國群儒。

出言不遜:郭圖誣陷張郃對袁紹出言不遜,造成張郃投奔曹操。

草船借箭:孔明用草船在大霧天從曹營借箭十萬支。

超群絕倫:孔明說馬超可與張飛並駕齊驅,不如你這樣超群絕倫。

9樓:巨嫻雅海氣

如魚得水(劉備得到諸葛亮所說)

賠了夫人又折兵

10樓:巧千山羅鴻

草船借箭

望梅止渴

賠了夫人又折兵

樂不思蜀

請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11樓:路過的

1.    望梅止渴

故事簡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晒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溼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

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嚮導搖搖頭說: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

對嚮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

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快速趕到隊伍前面,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了,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2.  草船借箭

故事簡介:諸葛亮對周瑜險惡用心的瞭然於胸.當週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已看透了周瑜意欲加害的用心,因為十天無論如何也「造」不出十萬支箭.

但他不動聲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並按周瑜意願立下軍令狀.周瑜大喜過望,以為陰謀得逞,實際上諸葛亮早有妙計在胸。

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到安排.他算到了天氣,知道第三天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魯肅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聰明過人,所以不讓魯肅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謹慎多疑,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兵,因而大張旗鼓,霧夜佯攻曹營;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後必然疑惑,但絕不會直問原因,所以請魯肅同船取箭,做個見證,回去好向周瑜講述取箭經過,給周瑜一個迎頭悶擊,讓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陰謀的慘敗。

就在這種看似平靜、談笑風生中,諸葛亮輕鬆取勝,又不至於和周瑜發生正面衝突,顧全了孫劉聯合的大局。

12樓:夏致萱查琦

三顧茅廬: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請求他能夠幫助劉備一統江山。

13樓:覃芙沃嬋

三顧茅廬官渡

大戰後,曹

操打敗了

劉備。劉

備只得投

靠劉表。曹

操為得到

劉備的謀

士徐庶,就

慌稱徐庶

的母親病

了,讓徐庶

立刻去許

都。徐庶臨

走時告訴

劉備,隆中

有個奇才

叫諸葛亮,

如果能得

到他的幫

助,就可以

得到天下

了。第二天,

劉備就和

關羽、張飛

帶著禮物,

到隆中去

拜訪諸葛

亮。誰知諸

葛亮剛好

出遊去了,

書童也說

不準什麼

時候回來。

劉備只好

回去了。過

了幾天,劉

備和關羽。

張飛冒著

大雪又來

到諸葛亮

的家。劉備

看見一個

青年正在

讀書,急忙

過去行禮。

可那個青

年是諸葛

亮的弟弟。

他告訴劉

備,哥哥被

朋友邀走

了。劉備非

常失望,只

好留下一

封信,說渴

望得到諸

葛亮的幫

助,平定天

下。轉眼過

了新年,劉

備選了個

好日子,有

一次來到

隆中。這次,

諸葛亮正

好在睡覺。

劉備讓關

羽、張飛在

門外等候,

自己在臺

階下靜靜

地站著。過

了很長時

間,諸葛亮

才醒來,劉

備向他請

教平定天

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

劉備分析

了天下的

形勢,說:「北讓曹

操佔天時,

南讓孫權

佔地利,將

軍可占人

和,拿下西

川成大業,

和曹、孫成

三足鼎立

之勢。」劉備

一聽,非常

佩服,請求

他相助。諸

葛亮答應

了。那年諸

葛亮才27

歲。草船借

箭周瑜非

常嫉恨諸

葛亮,總想

找個理由

殺掉諸葛

亮。一天,周

瑜讓諸葛

亮造10萬

枝箭,並說

10天內就

要。諸葛亮

痛快地答

應了,說:「我3天

之內就送

10萬枝箭

過來。」周瑜

很吃驚。諸

葛亮向魯

肅借了20

只快船,600名士

兵,把每條

船用布蒙

上,兩邊堆

滿一捆捆

的乾草。周

瑜得知這

一情況後,

心裡非常

懷疑,不知

諸葛亮又

在玩什麼

花樣。到第

三天,天還

沒亮,諸葛

亮便派人

將魯肅請

來,說:「請您

和我一同

去取箭。」然後,把

20條快船

用長繩連

起來,一直

往江北駛

去。當時,長

江上霧雲

很大,對面

看不見人。

魯肅心裡

不明白,問

諸葛亮怎

麼回事。諸

葛亮只是

笑,並不回

答。不久,船

靠近曹操

的水寨。諸

葛亮命令

將船頭朝

東船尾向

西,一字擺

開。又叫士

兵一起敲

鼓吶喊。曹

操聽了報

告,說:「霧天

作戰,恐怕

有埋伏。先

讓水陸軍

的弓箭手

向他們射

箭,霧散後

再進軍。」於是,箭

像雨點一

樣射向那

20條船。箭

頭準確地

落在草捆

上,排得密

密麻麻。過

了一會兒,

諸葛亮命

令船頭掉

過來,再由

西向東排

開,於是,另

一面又被

射滿了箭。

等到太陽

要升起來

時,霧也快

散了。諸葛

亮命令軍

士開船,並

一起大喊:「謝謝

丞相的箭!」船到

了南岸,周

瑜已經派

了500名軍

士在江邊

等著搬箭,

卸完後共

有十二三

萬枝箭。魯

肅見了周

瑜,把諸葛

亮借箭的

事說了一

遍。周瑜嘆

氣說:「諸葛

亮真是神

機妙算,我

實在不如

他啊!」

請寫出兩個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14樓:炫澗園

1、如飲醇醪(周瑜):形容一個人氣量廣闊,起源於正史上週瑜對程普的諒解,形容周瑜心胸寬廣。 2、髀肉復生(劉備):

形容長期清閒,事業毫無成就。 3、後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4、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5、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

形容求才若渴,後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6、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7、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8、集思廣益(諸葛亮):

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9、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10、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11、望梅止渴(曹操):

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2、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13、才佔八鬥(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14、七步之才(曹植):

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15、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16、一身是膽(趙雲):形容膽量極大。 17、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

指精通**戲曲的人 18、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倖免。 19、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20、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21、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22、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23、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諮):

形容數量很多並不稀罕。 24、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25、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6、想當然(孔融):

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27、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8、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29、大器晚成(崔琰):

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才能成器。 30、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揹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31、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32、得隴望蜀(曹操)指甘肅一帶;蜀:

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請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草船借箭 諸葛亮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製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 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 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覆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 周瑜並...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及解釋,三國演義裡的成語

楚青夢 樂不思蜀 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該成語與三國時期的劉禪有關。百步穿楊 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將軍黃忠箭法過人。現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初出茅廬 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原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初出茅廬。該成語...

寫出三國演義裡出血的故事名,並寫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

刮骨療傷。關羽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將士們取出箭頭一看,毒已滲入骨頭,勸關羽回荊州 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將士們見關羽箭傷逐漸加重,便派人四處打聽名醫。一天,有人從江上駕小舟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特來給關羽治傷。關羽問華佗怎樣治法?華佗說 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環,把你的胳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