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詩 春雨 的簡短賞析,艾青詩選 春雨 賞析

時間 2023-02-24 05:30:04

1樓:巡音

春雨。(宋)周彥邦。

耕人扶來語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欲驗春來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此篇在春雨迷濛的意象中,點染人事。上片寫春雨中的閨愁。

開頭三句寫一宿春雨初歇,拂曉時煙霧瀰漫,鳥兒剛剛睜開惺鬆的雙眼,還未婉轉啼鳴,此時,大地一片寂靜。而昨日,風雨交加,鳥鳴高屋,一片喧囂。這是倒敘法,將靜與動、冷與熱兩相對照,以突出今日之「靜」,為下面閨愁作了襯托。

「牆頭」三句,從「靜」字,寫牆頭青布酒招已不飄揚,樓上玉人洗盡鉛華,只有柳眼微睜,柳絲依依,脈脈含情。幾筆景物素描,已將閨愁暗暗托出。「潤逼琴絲」三句,進一步勾勒閨房景物——琴、枕、屏障、竹簾,都在春雨瀟瀟中蒙上了溼潤,浸透了寒氣,是淚溼?

是心寒?閨中人的愁情就能在這閨房景物中。「蟲網吹粘簾竹」一句尤妙,以物象描繪之細微,揭示了閨中人百無聊賴無所事事之心境。

「郵亭無人處」點出閨愁的原因——遊子未歸。「郵亭」古代驛站。「聽簷聲不斷」五句,正面寫出閨中人在春雨中的綿綿情思。

她深夜不寐,聽夜雨淅瀝,簷水滴心,其情苦也。睏乏時剛剛入睡,奈何又被「愁極」驚醒,夢中的相會是幸福的,然而又是短暫的,夢醒後,竟是「自憐幽獨」。

2樓:匿名使用者

【註釋】

①羈心,羈旅之心,即客心。②永晝,整天。③擾擾,紛亂動盪的樣子。④悠悠,形容憂思不盡。⑤夕霽,傍晚的晴暉。

【簡析】大自然的各種景緻,表現在詩人的作品中時,往往隨著詩人的心情變化而變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許多詩人感到「喜」,而陳與義卻感到「驚」。前兩聯用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意,而不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意境,所以,一場春雨過後,看不到杜甫「花重錦官城」的美景,而看到辛棄疾「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落花無數」,和自己眼前的「雨溼高城」。

聽不到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而聽到杜甫「恨別鳥驚心」。一個「孤」字,把為避兵亂的詩人孤獨淒涼的心境傳出,似乎有秦觀「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砌成此恨無重數」的意境。而「蛛絲」又和辛棄疾「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非絮」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只是陳與義寫得更含蓄些。

3樓:匿名使用者

用8句話來表達對春雨的讚美。

唐代李商隱唯美古詩《春雨》怎樣賞析

4樓:飛花輕似夢

《春雨》全詩如下: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這首詩僅僅看字面,就驚豔了讀者,這是李商隱刻意追求朦朧美的又一力作,儘管在知名度上這首詩沒辦法和錦瑟相提並論,但是意境的表達上是差不多的。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穿著一襲白衣的年輕男子悵然而臥,他所有所思:過去的歡會之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熱鬧,也不見了佳人的蹤影。

他思索的就是他惆悵的原因。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他的思緒並沒有停留在悵然之中,接著回憶起他們離別後的場景:曾經的紅樓只能隔著冷雨遙遙眺望,燈火在雨水織成的簾幕中亮起,他才發現之已經站了很久了,在不捨與寂寥之中自己獨自歸家。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見不到思念的人,她的容貌始終在腦海之中徘徊,他在想:遠方的她也在為春天將要過去而悲傷吧,現在相隔遙遠,我們只能在夢中相見了。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男子終於忍受不住相思之情寫了一封書信,寫完之後,他仍然很痛苦:如何才能把信箋寄給她呢?

當他望向窗外的白雲和鴻雁,也許他們能替我捎去我的思念吧!

愛情是美好的,這首詩用春雨為題,更能表現男子的哀愁,後世之中經常用雨來表達哀愁,最著名就是秦觀:無邊絲雨細如愁。

詩從現在男的惆悵寫到回憶分離時刻的無奈,又寫離別後的哀傷,當情緒不能自已的時候,希望書信帶去思念,這時候戛然而止,留給人們想象。而窗外的廣袤天空與男子的愁緒融合在一起,更顯得無法排解。

5樓:阿元

《春雨》

李商隱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春雨》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一首情詩。一個春雨綿綿的早晨,詩中的男主人公穿著白布夾衫,和衣悵臥。他的心中究竟隱藏著什麼?

究竟何以如此呢?詩在點明悵臥之後,用一句話作了概括的交待 :「白門寥落意多違 。

」據南朝民歌《楊叛兒》:「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 。

」白門當指男女歡會之所。過去的歡會處,今日寂寞冷落,不再看見對方的蹤影。與所愛者分離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結地悵臥的原因。

這首詩是藉助飄灑迷朦的春雨,抒發悵念遠方戀人的情緒。開頭先點明時令,再寫舊地重尋之悽愴,繼而寫隔雨望樓,尋訪落空之迷茫,終而只有相思相夢,緘札寄情。一步緊逼一步,悵念之情恰似雨絲不絕如縷。

詩的意境、感情、色調、氣氛都是十分清晰明麗,優美動人。詩藉助於飄灑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真摯,構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李商隱的《春雨》解釋一下

艾青詩選 春雨 賞析

《春雨》艾青賞析,急求!

描寫春雨的詩句並加上賞析

6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賞析: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 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 使這位老和尚 遊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

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 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後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 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

楊柳枝隨風盪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絡起來。 「沾衣欲溼」,用衣裳似溼未溼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

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遊賞下去,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

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7樓:睢寧一指禪

韓愈《早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帝都長安的大街,濛濛的小雨,雨絲是那樣輕細,那樣柔和,那樣滋潤,好像酥油一般。不,它還有酥油不具備的化育萬物的非凡特質。在霏微細雨的滋養下,你去看那草色,遠遠望去,碧色朦朧,極清極新極淡,而待你走近了。

反而覺得失卻了那綠色,但見細嫩纖小的草芽剛剛鑽出土面.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 ,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

看著它,作者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作者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一首詩的賞析,要十首古詩,加賞析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註解 危樓 高樓,這裡指建築在山頂的寺廟。百尺 虛指,不是實數,這裡形容樓很高。星辰 天上的星星統稱。恐 恐怕。翻譯 山上寺院的高樓多麼高,人在樓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聲說話,恐怕驚動天上的神仙。賞析 夜宿山寺 是李白...

求兩首古詩的詳細解釋,求兩首詩的賞析 包括解釋 快啊 線上等

解詞 山尖 山峰。無限風光盡被佔 指蜜蜂到處採集百花釀蜜。釋句 不管是平地還是高山,無限風光都被蜜蜂採花釀蜜時獨佔了。它辛辛苦苦採集百 花釀成的蜂蜜,究竟是為誰送去甘甜呢?說明 羅隱 833 909 唐代著名詩人。一生寫了許多政治諷刺詩,揭露唐末社會的 黑暗面。這是一首詠物詩,既讚美了那些終日勤勞,...

杜牧的清明古詩簡介簡短?清明杜牧的詩

清明。年代 唐。作者 杜牧。體裁 七絕。內容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註釋 1 清明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陽曆四月五日左右。2 欲斷魂 指心裡憂鬱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樣。3 遙指 指向遠處。4 杏花村 杏花深處的村莊。譯詩 清明節這一天細雨濛濛,大路上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