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春節過年的習俗,福安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時間 2023-03-24 11:20:02

1樓:匿名使用者

掃塵 貼春聯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年畫 除夕 守歲 爆竹 吃年糕和包餃子。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

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係,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 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 ,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

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 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裡,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 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聚財 祭財神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

福安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2樓:惜說娛樂

1、除夕之夜,家家要挑一根碗口粗的耐燒的楮木棍或硬柴頭,放在灶裡燒著,留在灶膛裡用火掩著,作為大年初一的火種。這個火種一定不能在明日煮早飯前熄滅;要是熄滅了,就認為是無衣食。

2、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大年初一零點一過,各家焚香鳴炮,喜迎新年。凌晨,還要去搶挑第一擔「龍頭水」回家,以示納財。

初一年頭,說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圖個吉利。

3、大年初一,一早起來,大人小孩先喝一杯花蜜茶或糖水,謂之「做年茶」,寓意"嘗甜頭」。做年茶,由輩份最小的媳婦泡冰糖茶水依次敬奉,還要多出一盞,稱「添丁茶」。

4、福安大年初二「祭日」,俗稱 「做白年」,忌諱造訪拜年。據說, 「初二不拜年」的特異習俗,居然還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倭寇侵華民俗紀念日。

5、正月初五,畲家「開年駕」。這一天,由家主領著子孫,各自操起鋤頭、掃帚、畚箕,從大門口一直掃到臥室。連廚房、雞舍、鴨圈、豬欄、牛欄、羊欄也要清理。

大夥一邊掃一邊打招呼道:「各物祖公,年駕已去!快去!」

福清春節的習俗

福州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3樓:愛家愛生活

福州春節的風俗有:

1、祭天、拜年。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門拜年之前,必須先祭天,竹篾飯是必備的祭品。在福州的正月初一,各家各戶會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新年。

正月初二,在福州的民俗裡,這一天是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日子,夫婿也要同行。

2、過尾牙。

尾牙節流行於閩臺之間,是土生土長的華夏傳統節日,與東南沿海的土地神崇拜有關。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福州人的年,往往就是從臘月十六日過尾牙這天開始的。

3、辦春酒。

辦春酒,少不了福州特色的食餚春餅。春餅的做法是,在用麵粉做的薄皮上鋪油酥的苔菜,捲上炒熟的豆芽、韭菜、香乾、肉絲、蝦乾等餡料。

講究的人家用油炸,叫炸春,酥香可口,有「春到財到」「春捲包財」之寓意,歷來為上下杭商家津津樂道。

4、拗九粥。

農曆正月二十九日為拗九節,這是福州語系獨有的傳統節日,其習俗是吃拗九粥,**於孝子「目連救母」的故事。

這天清晨,民間各戶以糯米煮粥,佐以花生、桂圓、紅棗、荸薺、芝麻、紅糖等,烹製成拗九粥,先獻薦祖先,再孝敬父母,然後閤家當早餐。

以前,福州人還會在煮好的拗九粥中加上一個削好的荸薺,這個荸薺的頭要留著,意思是多子多孫。

5、觀燈迎神鬧元宵。

元宵節當晚,福州家家戶戶把花燈點亮高高掛在門前,互相觀賞。有的地方還舉辦元宵燈會,有猜燈謎、舞龍燈、踩高蹺、遊旱船和舞獅等活動。

城郊各鄉村還舉行迎神活動,晚上進行「巡洋」(到田野、村莊巡迴),抬出菩薩神明,高照,涼傘,十番樂隊,大人小孩舉燈,燒香、放鞭炮。各家門前擺上貢品,祈求神明菩薩保境安民,來年風調雨順。

福建春節習俗

4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1、大年初四各家各戶、各行各業都要祭祀神靈,迎接眾位神仙回返,即所謂「各祀其所祀之神,名曰『接神』」,因為舊年的臘月二十四,這些神仙都上天庭彙報去了,這時才回來。

2、大年初七廈門民間要用7種蔬菜拌米粉做七寶羹。「七寶」指的是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寓意聰明,蒜寓意精於算計。

3、大年初九這天相傳是玉皇大帝生日,所謂「天公生」,家家戶戶要設香案、放鞭炮祭天。

4、大年初一,客人來家,以甜茶、糖果、蜜餞、瓜果款待,到處一團祥和喜氣。春節裡,生意人不做買賣,頭三天家裡也不能打掃,糞便不能往外倒,因為這會把財氣倒掉,即所謂「市不列肆,糞土不除者三日」。

5樓:匿名使用者

1、貼春聯。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2、吃隔年飯。

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

2、跳火群。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

3、拂塵。「跳火群」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

4、守歲。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

6樓:天使lo天使

『祭灶』『圍爐』等。

福建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人們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從這天起,「過年」也就開始了。

7樓:冷風

我是福建閩東這邊的,除夕給小朋友發紅包,初一早上要吃齋,其他好像沒什麼了~

過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

小夥家過春節,敬祖宗,放鞭炮,吃團年飯。春節的習俗?春節俗稱 年節 過年 是我國民間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節日,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狹義上講,就是指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 廣義上講,春節是從臘八節或者小年一直到來年的正月十九,都算是春節。下面分享的是春節期間的10個民間習俗,看看你知道幾個?...

各地春節習俗,全國各地過年習俗的資料

賈堯堯堯堯 山東地區大部分人會在元旦吃餛飩,稱為 填倉 黃縣 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麵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鞦韆。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

風岡春節有那些習俗

春節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留下來的傳統節日,具體的習俗如下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 春貼 對聯 對子 桃符等,它以工整 對偶 簡潔 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貼窗花和倒貼 福 字 在民間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