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歷史簡介?
1樓:簫灑舞劍
土家族的起源說法不一,一說為巴人後裔;一說為古代從貴州遷入湘西的烏蠻的一部;甚至說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後)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後裔,還有人認為是漢人戍邊將士和土著女子的後代。根據復旦大學對土家族父系基因抽查結果顯示,土家族父系血統以阿爾泰血統為最,約佔28%(大致為匈奴和鮮卑等民族);其次為百越25%;作為土家語言文化主體**的藏日緬反而在三大**中位居第三,佔21%(羌氐);除此之外還有漢14%、苗瑤7%以及印歐5%(應當為五胡中的羯族和月氏人)。通過史籍記載(土家族於唐朝後期才正式出現於史籍中)、語言學研究(土家語中的阿爾泰元素)、此次的父系基因結果以及土家族自身史詩記載,大致上可知,土家族是五胡與武陵山區的原住民百越民族融合後形成的,以五胡中的羌氐為主導,摻雜阿爾泰、百越文化元素的混血民族,在唐朝後期基本成型。
儘管如此,土家族仍然是藏緬民族,藏緬文化才是畢基文化的核心,與和族、緬甸族(緬族)、藏族、彝族、曼尼普爾族、克倫族、若開族、景頗族(克欽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珞巴族、納西族、羌族、拉祜族、普公尺族、基諾族、門巴族等均為兄弟民族,較早來到東亞的藏日緬民族一員,從而否定了以上各假說。
關於土家族的資料 土家族介紹
2樓:金色盛典歷史
1、土家族(土家語:bifzivkar)是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2、土家族培冊主要分佈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湖南省的土配薯巨集家族主要分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張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縣,常德市的石門等縣;湖北省主要分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鳳、鶴峰、咸豐、宣恩、建始、巴東、恩施、利川等縣市,宜昌市的長陽、五峰兩縣;重慶市主要分佈在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石柱、秀山、彭水等區縣;貴州省主要分佈在黔東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縣。
年10月,國家民委通過民族識別,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土家族手鍵人口數為8353912人。
土家族的文化特點??詳細,土家族民族的風俗和習慣是什麼?詳細的
暮夏淺眠 土家族和苗族 侗族 漢族一樣有 哭嫁 的風俗,但現今已經很少看到。在武陵山區的外圍,如石門等地,在1970年代仍行哭嫁習俗。在80 90年代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下還保留著哭嫁的習俗,同時還有抬嫁妝的習俗,嫁妝的技巧,現在只有少數土家老人會了,現已很少見。土家族擁有獨特的山歌和民族舞蹈,特別是...
土家族的傳統文化,土家族民族文化有哪些
閒擲葡萄 一 在歌舞方面有 有六百多年曆史的儺堂舞,集祭祀 祈禱 歌舞 社交為一體的擺手舞,祭祀性舞蹈茅古斯舞。二 宗教信仰方面,有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 英雄崇拜 圖騰崇拜等多種形式。三 飲食方面有 重陽節打粑粑 用豬頭等物品祭祖 熬煮瓦罐茶等。四 建築方面,主要有吊腳木樓。五 節日方面,有牛王節 嫁...
土家族的起源,土家族的歷史由來
簫灑舞劍 土家族的起源說法不一,一說為巴人後裔 一說為古代從貴州遷入湘西的烏蠻的一部 甚至說是唐末至五代初年 910年前後 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後裔,還有人認為是漢人戍邊將士和土著女子的後代。根據復旦大學對土家族父系基因抽查結果顯示,土家族父系血統以阿爾泰血統為最,約佔28 大致為匈奴和鮮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