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湘江這篇古文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達作者什麼情感

時間 2025-05-02 02:10:09

1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手法:通過對比反襯。

流露了濃厚的型悔悲思愁緒,表達了作卜念正者對自己不平遭遇的不滿與憂愁及對京國的懷念。高滾。

渡湘江 的寫作手法 有什麼好處

2樓:網友

渡湘江杜審言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詩的首句「遲日園林悲昔遊」,是因眼前的春光回憶起往昔的春遊。當年,春日遲遲,園林如繡,遊目騁懷,該是心曠神怡的。而這裡追敘「昔遊」時卻用了乙個「悲」字。

這個悲,是今天的悲,是從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樂;而反過來,也可以說,正因為想起當時的遊樂,就更覺得當前處境之可悲。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

這一句詩是用現在的情移過去的境,為昔日的歡樂景物注入了今天的悲傷心情。

詩的第二句「今春花鳥作邊愁」,是從昔遊的回憶寫到今春的邊愁。一般說來,鳥語花香是令人歡樂的景物;可是,這些景物卻使詩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邊疆的途中。鳥語也好,花香也好,在詩人心目中只構成了遠去邊疆的哀愁。

這一句詩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詩人緣情寫景,因而景隨情遷。如果就藝術手法來說,以「花鳥」與「邊愁」形成對比,是從反面來襯托邊愁。

與杜審言的這句詩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聯,司馬光的《續詩話》評這一聯詩說:「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這裡,以花鳥可娛之物來寫「感時」、「恨別」之情,採用的也是反襯法。

杜審言是杜甫的祖父,對杜甫有直接影響。「花濺淚」、「鳥驚心」一聯,可能就是從「花鳥作邊愁」這一句化出的。

詩的第三句「獨憐京國人南竄」,是整首詩的中心,起承上啟下作用。上兩句,憶昔遊而悲,見花鳥成愁,以及下一句為江水北流而感嘆,都因為詩人遠離京國,正在南竄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圍繞著這一句,從這一句生髮的。

但這一句還沒有點到《渡湘江》這個題目。最後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點破詩題,而以「水北流」來烘托「人南竄」,也是用反襯手法來加強詩的中心內容。

這首詩,通篇運用反襯、對比的手法。詩的前兩句是今與昔的襯比,哀與樂的襯比,以昔日對照今春,以園遊對照邊愁;詩的後兩句是人與物的襯比,南與北的襯比,以京國逐客對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竄對照江水北流。這是一首很有藝術特色的詩,而出現在七言絕句剛剛定型、開始成熟的初唐,尤其難能可貴。

胡應麟在《詩藪。內編》中說,初唐七絕「初變梁、陳,音律未諧,韻度尚乏。惟杜審言《渡湘江》、《贈蘇綰》二首,結皆作對,而工緻天然,風味可掬。

在胡所舉的兩首詩中,這首《渡湘江》更為可取。

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詞所描寫的湘江秋景,看看詩人主要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緒;詞的下片轉到

3樓:網友

成都大學生每月多少生活費才算合理。

4樓:網友

范德薩范德薩佛法的爽膚水的。

《楚江懷古》其一 最後兩句運用什麼手法,表達作者什麼情感 **等!!!

5樓:有個人在乎你

這是馬戴的作品《楚江懷古》寫自唐宣宗大中初年,原在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的馬戴,因直言被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尉。從北方來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濱,觸景生情寫下《楚江懷古》五律三章。這是其中一篇。

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寫出「懷古」 的主旨,使用了典故。「雲中君」是屈原《九歌》的篇名。這裡用來憑弔屈原,抒發了自已羨慕屈原的情懷,表達了自已苦悶憂傷的心境。

還有問題嗎?

6樓:蓓晨新酷派

山寺鐘鳴晝已昏,魚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效果:

在塵世喧譁與隱居清幽的對比中,強烈表現了平靜、閒適生活的美好與自我 。詩人描寫了洞庭湖的風景,憑弔屈原,抒發了自己羨慕屈原的情懷,表達了自己苦悶憂傷的心境。全詩借景抒懷,凝練深摯,情真意切。

《渡湘江》詩中「悲」「愁」情緒,作者運用怎樣的手法

7樓:知軒知軒

(今昔、實虛、已然和將然)對比、反襯。

第一句寫往昔春日遊園之樂,對比之下,更加讓人覺得當前流放處境的「悲」;第二句寫眼前春光爛漫、鳥語花香,這讓人歡欣的景物,恰恰反襯出流放赴邊途中「愁」的格外濃重。

渡湘江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①唐中宗時,杜審言曾被貶到南方極為偏遠的峰州邊陲。這首詩是他在這次流放途中所寫。

王維的山中送別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何春梅的大天地 運用了用典的藝術手法。詩的 三 四兩句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從 楚辭 招隱士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兩句化來。但賦是因遊子久去而嘆其不歸,王維的這兩句是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這兩句化用 楚辭 招隱士 句意,但一點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覺得是從詩人內心深處自然流出的...

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阿沾 擬人的修辭方法,大青樹下的小學 是吳然寫作的散文 又名 我們的民族小學 通過描寫邊疆的一所小學,反映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節選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

早晨真好這片課文運用了什麼和什麼的修辭手法

用心感悟回答老師 早晨真好 這篇課文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比如,早晨的小溪一路歡笑,早晨的花朵捧著露珠,早晨的小鳥在枝頭做操。這這些用的是擬人,把小溪 花朵 小鳥人格化,表現出了早晨的活力。比如,鮮豔的紅領巾胸前飄飄,小嘴兒一張,像風中的百合,小胳膊一甩,像出巢的小鳥。把孩子們比作百合和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