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 在孔子看來,邦有道與邦無道有什麼不同?應該如何去應對? 10

時間 2025-06-05 07:45:22

簡答:在孔子看來,邦有道與邦無道有什麼不同?應該如何去應對?

1樓:網友

國家有秩序和規則,如" 施行粗乎仁政。講究道義,克己復禮,講究倫理枯顫" 為有道,反之無道。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國家比較有秩序時,可以作一些令人警醒的語言和行動,國家混亂時,可以有冒險的行動但不能有過激的語言(說話要謹慎謙虛)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國家好的時候貧賤和國家亂時富貴一樣可恥。

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寧巖敗悉武子這個人,國家好的時候就聰明能幹,國家混亂時就裝傻充愣,他的聰明俺可以比得上,裝傻的功夫俺可比不了。

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

國家好的時候不能荒廢,壞的時候也要保全自己。

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國家好的時候,可食俸祿,壞的時候還食俸祿,就是**,可恥。

2樓:嚴亮

邦有道絕碧鋒,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國家好的時候,你卻很貧窮,低下,作為君子是很羞恥的並晌;

國家不好的時候,你卻大富大貴,作為君子是很慧伍羞恥的。

孔子對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持什麼看法?

3樓:承吉凌

子曰:「甯武子(1),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甯武子是乙個處世為官有方的人。當形勢好轉,對他有利時,他就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為衛國的政治竭力盡忠。當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後或處處裝傻,以便等待時機。

孔子對甯武子的這種做法,基本取讚許的態度。

孔子說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這與他自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思想主張矛盾

4樓:鑫星閃耀

孔子:「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白話解: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應該好學不倦,誠信緊守仁道,對於善道要能堅守至死。

危國不可入,亂國不可居。天下有道,政治上軌道之時,應該為國家服務,有所表現;天下無道,政治大亂,不能表現時,就退出隱居。國家政治清明時,仍然貧窮卑賤不能有所作為,是可恥的;國家政治混亂時,不肯退隱,仍然居高位又富有,更是可恥的。

按:本章常遭誤解,以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是置國家安危於不顧,是逃避、不負責任的行為。經查春秋史實,孔子所言:

危國、亂國均指他國,他國已亂不可居住,他國已危,情勢難以挽救,故曰:不可進入。讀書求學最怕一知半解,望文生義,結果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誤人誤己不可不慎!

大道頹廢,孔子不僅周遊而不遇,而且遭遇瞭如何弘道與如何保身的中國傳統藝術**生存困境。孔子是如何思想和應對困境的中國傳統藝術**呢?後人又當如何思想和應對困境呢?

都說孔子入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孔子是否一以貫之了呢?讓我們看看夫子的另一面。

面對「世喪道矣,道喪世矣」(《莊子·繕性》)的時勢,孔子首先從政治入手,力挽將傾之大廈,周遊列國,以求見用而為王者師,「以道蒞天下」(《老子·六十一章》)。然而,生活並不那麼有情,政治更是殘酷。夫子憂道謀道,奔走於諸侯,卻累累如喪家之狗。

此情此景,此際此遇,夫子會作何感想?

孔子似乎想退隱。「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公治長》。凡引《論語》,只注篇名)。

或許我們可以說,這僅是孔子一時之感嘆。若參照孔子的其它言論,就會發現面對大道的頹廢、現實的混濁以及由之而帶來的危難,孔子也在思量自身。思量自身不是把自己納入利益的斤斤計較,而是把自己與時世相觀照,在時世的旋轉湧動之中考慮自身。

不思量自身,一味盯著那個外在的目標,衝啊,衝啊,勇而無謀,僅是莽夫之勇而已,決非智者。所以,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泰伯》),表明孔子並非一味地沒頭沒腦地入世。

為何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顯然,危亂之邦,民無安寧,性命難以苟全,輕易入居,恐怕不僅無濟於時勢,還會禍及自身。

5樓:

儒家主張擇善固執,發出「無道則隱」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吶喊,不善棄之,也不算矛盾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前提是認為「不可為」之事是善的,需固執的。

6樓:網友

從前一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孔子的積極入世,入的是安定之邦,有道之世,在這種國家和世道上,我們才可以施展才華和抱負。

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執著精神。

而孔子周遊列國之所以沒有安定下來,也是一直在尋找這種和諧安定的社會。

怎樣實現論語中的邦有道邦無道

7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中關於「邦有道」還是「邦無道」的內容大致有這麼一些:

1.《公冶長》中,子謂南容「邦段頃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2.《公冶長》中,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畝塌愚不可及也」。

3.《泰伯》中,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4.《憲問》中,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5.《衛靈公》中,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以上這些內容中除了「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是咱們老百姓也需要注意的問題外,其他同咱還真沒有太多握耐陸關係。咱們老百姓能夠生在有道之邦或者邦有道的時代,當然是大幸。但是一旦生在無道之邦或者邦無道的時代,咱們又能怎麼樣,咱們又能跑到哪去!

所以,不論邦有道,還是邦無道,咱們老百姓都只有想辦法活下去而已。

孔子在什麼樹下教書,孔子是怎麼教書的

璩聽筠 你好是古槐樹下。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 公元前551年 公元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孔子是個大思想家,他創立了儒家學派。首先,他提出 仁 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後來成...

開頭 在媽媽看來,我不理解她在我看來,媽媽卻不太理解我了 結尾 唉,媽媽 的作文

切你年紀才多大呀!就知道上網搜了 妍禹七 中間可以寫你和你媽媽之間發生過的矛盾,來證實你的開頭。如果實在想不出你和你媽媽之間發生的矛盾,可以自己編造一個,儘量寫到真實一點。最後,還要表明與媽媽之間要互相理解,然後接上你的結尾,表示自己在寫的事例中錯了。 靈曜之光 網上肯定有,而且是零分作文 自己猜的...

德邦物流咋樣?有沒有在德邦上班的?物流專員是

丟丟丟丟丟丟 物流,你問的是使用體驗。還是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啊?物流專員就是搬運貨物的啊!物流公司簡單,要麼搬運,要麼打單 徐異之 我們公司一直用德邦來發貨 就在旁邊,很近 德邦公司 分站 的員工從來沒有6點之前下班的,主要是接單,包裝,裝卸,打木架,裝車,一般情況下每個分站會有1 2名女同胞來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