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我讀了好像麼有什麼作用?

時間 2025-06-16 08:10:24

1樓:心比牙齒還鬆動

一,末學才疏學淺,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沒有寂然常在這個名詞,你是想說他是規律的存在麼?

二,佛所說是古佛所說,不是佛說,是世間的規律,不是佛所創造的。

三,為他人說,不僅僅是說也可以寫出來,也可以用心表現給他人。

四,如來是實語者,是不妄語者,所謂「不及,不能及,不可量,不可稱,不可思議」就是真的「不及,不能及,不可量,不可稱,不可思議」,你看你現在質疑他,不就是不可思議他麼,你若能思憶又怎麼會質疑呢。

五,不排除有眾生喜歡修習自認消備為有大福報的或者大力量的法門,但其實契入到法界去的法門沒有差別,無有高下,而且每部經其實拿喚毀都是不可思議的,只能說我們自己福報淺。

六,總有不願去做的,有些眾生,因為無明,心量比較小,見到好的事物,不肯與他人分享,所以佛多次強調你廣為他人說,所獲得的福德比你自鏈帆己受持讀誦,要多很多很多。當然這也是真實語,你讓其他眾生得度,你自己當然也會有收穫,所謂心量越大,福德越多。

2樓:匿名使用者

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金剛經可以讀嗎?

3樓:匿名使用者

金剛經是一部關於(最高無上)智慧的佛家經典。

聞說、唸誦、為他人說,都有無限功德。

金剛經,在中國,是由佛門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提持的。

提持金剛經(包括聞說、唸誦、為他人說)的功德不可思議,這類資料在佛門到處可見。

到寺院去,最主要的還是「聞法」:佛法「聞思修證」的第一步!

而「聞法」的前提,還是經典(佛經)!

附: 佛教出家之人是不忠不義嗎?

不!真正的佛教出家之人是 大忠鉛運大義,真忠真義!

捨身,舍家,舍情,舍愛:在將一切放下之後,又將一切承擔起來!

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

1,為什麼我們有了人身?人身是怎麼得來的?

眾生在六道輪迴,行善作惡各各不一:善惡均等者,得生人間。

2,為什麼求來世做人比求生西方更難?

眾生在六道輪迴,受苦享樂各各不一:苦知激粗樂均等者,只有人間。

苦者,苦不堪言,無法修行;

樂者,樂不思蜀,不願修行。

只有人間,有苦有樂,才能才願修行。

眾生在六道輪迴,如苦海之上,頭出頭沒。想得生人間,佛經上說,有如苦海之上一瞎眼盲龜,想鑽過海面上一小片搭鎮木板上的一小孔:幾率小之又小。所以說人身難得!

為什麼求來生做人比求生西方還難?

人身難得已如上述。

佛門佛法中,淨土法門為一最簡最易法門:如何最簡最易,此不贅述。佛家說:淨土法門,千人修千人去,萬人修萬人去(只怕你不修,你不修,佛菩薩也拿你沒有辦法)。

所以說:求來生做人比求生西方還難!(求生淨土易,求得人身難)。

金剛經說了什麼?

4樓:社會暖暖風

《金剛經》主要說的是發度盡一切眾生之大心。在梵文中,佛陀是覺悟者的意思。小乘以自覺為終極,而大乘的菩薩不僅要自覺,更要「覺他」,故其終極目標定位在和一切眾生成就佛果的廣大境界。

根據佛教的哲學基礎緣起論,凡因條件關係而形成的事物, 都不存在絕對不變的實體(自性)。

因此,要以空觀的智慧,破除在「我」、「眾生」、「佛」之間的人為分別。故要盡己所能廣度眾生,但不要執著於「我」在幫助眾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業。

《金剛經》的由來

相傳是釋迦牟尼佛在祗樹給孤獨園為須菩提尊者而宣說的經典,南北朝時代的開善智藏大師持誦金剛經多有靈驗感應,唐朝以後的僧人,將本經視為闡揚佛性密意的經典,更因為禪宗各祖師的提倡,地位甚高,唐玄宗敕定《孝經》、《道德經》、《金剛經》為三教中最重要的經典,親自為此三經作注。

宋代公家則以《金剛經》測驗僧侶。明成祖因國師臨濟宗的姚道衍之請,集僧俗二界善知識作《金剛經解》。

念金剛經有什麼好處和壞處,讀金剛經有哪些好處?

冥想音主站 宣化上人 唸經有什麼好處?唸經有什麼好處呢?唸經啊,沒有好處!念這個經,要費很多的時間,費很多的氣力。好像在佛前念 金剛經 你說有什麼好處?你從頭唸到尾,啊!費了很多氣力,費了很多精神,費了很多的時間,也沒有看見什麼好處,這是沒有好處。各位居士啊!不要那麼愚痴喔!你所能看見的好處啊,都不...

以金剛經作為紋身有什麼寓意

金剛即佛性,般若即大智慧,波羅蜜即到彼岸 離生滅相,而經則為成佛之道 欲使眾生遠離生滅之相,破除謬想愚痴,以達涅槃妙境而得大智慧,金剛般若波羅蜜多,靠著無上智慧的指引,就能夠超越欲界 色界 無色界,而後成佛。 別紋,把 放到廁所是很不恭敬的,難道你紋了以後不上廁所了嗎?我想在身上做一個紋身,紋一頭牛...

請問除金剛經後還有什麼經有出現須菩提

楞嚴經 須菩提隨即從座上站起來,頂禮佛足對佛說 自曠劫以來,我的心就已自在無礙,自己能夠記得歷劫中如恆河沙數那樣多的生命感受。我初在母胎時,就知道身心本空,生滅寂然,乃至於十方世界也都是幻化不實的道理,同時也能使眾生證得這種空性,現在承蒙如來闡發自性正覺的真空,空性圓滿妙明,得成阿羅漢的果位,頓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