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先生是誰啊?
1樓:匿名使用者
乙個重佛輕道的傢伙。
南懷瑾的一日養生之道
2樓:網友
養生之道:人體的健康長壽除藥物的調節外,更重要的是養生之道。其實每個人在正常情況下都是能夠活到百歲的。
但往往飲食不節,起居失調,寒暑相交,情志所傷等原因造成體弱。多病。早衰甚至夭亡。
人們要想延年益壽,就重於防病的基礎上下功夫。必須外避嚴寒酷暑,內揚正氣,飲食有節,勞逸有時,心胸開朗才能防止疾病的發生。若人人都能做到如下幾條則會健康長壽乃至百歲。
一.飲食有節:飲食是臟腑.氣血.全身內外的營養源泉。但暴飲.暴食.偏食即可傷五臟,如飲食不節,氣血生化之源會導致氣血虛弱,五臟失養,故疾病由此而生。
二.勞逸結合:勞動和休息是人體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必要條件。過勞則傷氣損血,過逸則氣滯血淤。
所以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而保證氣血充沛,執行無阻,身體自然健康。 三.注意情緒的調節:情緒是調節人的精神面貌,思維活動的主要因素。
如情志調節好,則不會發生七情病變。所以乙個人要堅定信念,廣闊的心胸和無私的情操,要提高文化修養。 四.環境的變換:
環境對心理也有很大的影響。如多種些花草,養魚,養鳥等.都是可調節心情的新鮮劑。 五.注意氣候的變化:
冷熱是調節人體各器官陰陽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注意季節之交,以確保陰陽.寒熱的平衡,以防外邪侵襲。
南懷瑾的介紹
3樓:麗恩穹
南懷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1歷任臺灣政治大學、臺灣輔仁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教授。2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懷瑾隨國民黨遷至臺灣,並受邀到多所大學、機關、社鋒空會團體講學,後曾旅居美國、香港等地。
2012年9月19日,**傳出南懷瑾的病危訊息。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3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橡基納全身心致力於傳梁沒播中國傳統文化,其出版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三十多本,並被翻譯成八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南懷瑾是什麼人
4樓:趙育才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浙江樂清人,知名學者,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他的著作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捷徑,對無法直接瞭解典籍的人作了乙個重要引導,其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各家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著作頗豐,以演講整理為主,涉及許多國學領域。
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易經雜說》、《金剛經說什麼》等。其講演、著作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澄清了許多對古典文化的流行誤解。
此外,南懷瑾還熱心社會事業,1998年6月11日由他籌資興建的金溫鐵路建成通車。「功成身退,還路於民」,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和鐵道部。
5樓:華夏博學苑
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聖賢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
6樓:無名無名無名組
臺灣的乙個國學大師,
聽聽六祖開示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一般意義上,出家是為了成佛,那麼,究竟什麼是佛呢?慧能說 佛者,覺也。也就是說,佛就是佛教的覺悟和智慧,而這種覺悟和智慧就是慧能所說的本心 本性。在禪宗看來,由心所決定的萬法不僅包括人的善惡行為及其結果,而且包括佛教的經典教義。如果說萬法是由人心決定的,那就可以說佛教的經典教義也是依賴於人才得以成...
佛家如何消除嗔恨心,南懷瑾 如何化解嗔恨心,佛教網
海印放光 讀誦佛經,淨心明理,持戒斷惡,是減輕或消除嗔恨的基本方法。簡單一些方法,普門品 上講,唸誦 觀世音菩薩 可以減輕和遠離嗔心,摘錄一段 普門品 原 如下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
在家居士供佛的供品,供養時可以過午嗎
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答 照規矩講都不可以,不論是在家 出家,供佛不可以過午,這是禮貌。佛是過午不吃,你過午供養他,這沒禮貌。淨空法師答 這個供養是表法,佛菩薩不會吃的,這一定要知道。佛法是教育 是教學。這個供養一定要懂得在中午,日中之前,每天日中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你要真正修也很麻煩,要找天文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