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150字
1樓:星恩文化
這個寒假,我看了著名作家林漢達所編撰的《中國歷史故事集》,下面是我對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和自己的心得。
1,它讀起來很順口,就和聽普通的故事一樣,讀起來很流暢,不像其他的歷史讀物,讀起來稍有些拗口。
所以,說它是一本歷史讀物,還不如說它是一本故事書。
2,它的故事情節比一般歷史讀物生動。
前前後後幾個故事,都彼此串聯起來,讓我讀了一篇,還想讀一篇。
有一次,我連續讀了乙個多小時。
從春秋時期一直寫到三國時期,都是這樣。
往往前一篇篇末說到的乙個人名,後一篇,就與故事內容息息相關。
3,所撰寫的歷史詳細並取材於正史。
書中記述了從春秋到三國一千多年的幾乎所有重要事件。
而且都是在正史上有記錄的事件,像原來《三國演義》中記述的「桃園結義」「草船借箭」在書中都沒有出現。
4,插圖精美。
往往我們在讀歷史讀物時看到的幾乎都是滿篇的文字,沒什麼插圖,讓人覺得枯燥無味。
而這本書,不僅附帶了三四十幅插圖,而且在每一章的最後,都有該時期的一幅地圖。
如:在《戰國故事》一章的末尾,附有一張戰國地圖。
以上就是我認為這本書的精彩之處。
讀了這本書,我也許才真正的理解這一千多年的歷史。
才真正理解了這一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文化。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作文800字
2樓:遠景教育
暑假期間,我讀了《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這是一部連續的歷史故事集,從周朝東遷一直講到晉朝統一全國為止,前後一千零五十年。目錄以成語形式呈或鬧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這也是本成語故事集。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韓信拜將。
韓信與蕭何交談過幾次,蕭何對韓信的才能感到驚奇,(很有軍事才能)。到南鄭的時候,有很多將領都逃跑了,韓信估計蕭何已經多次向漢王推薦過自己,漢王還是不重用,於是也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
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高興,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麼?」蕭何答道:
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漢王說:「你去追回來的是誰?
蕭何說:「韓信。」漢王又罵道:
軍官逃跑的有幾十人,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容易得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
大王假如只想在漢中稱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漢王說:
我也打算回東方,怎麼能夠憂愁鬱悶地居住在這個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麼,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
漢王說:「我因為你,讓他做個將軍。」蕭何說:
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會留下。」漢王說:「任命他做大將。
蕭何說:「很好!」於是漢王想召韓信來授官。
蕭何說:「大王一向輕慢無禮,現在任命一位大將,好像呼喚乙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給他,選擇乙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建造土臺和場地,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才可以。
漢王答應了這件事。將軍們都很歡喜,每個人都滲拿以為自己公升上了大將。等到授官時,是韓信,整個軍隊都無比驚訝。
這個故事告訴我叢團搭們,有才華的人只要重用,就一定能幹出一番大事業。《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中的每乙個故事都有這樣耐人尋味的道理,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中國歷史讀後感,《中國大歷史》讀後感
記得遺忘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
求歷史故事的讀後感,歷史故事的讀後感
將相和。草船借箭。負荊請罪。晏子使楚。讀後感 妙哉!讀了 草船借箭 我決定像諸葛亮學習。歷史故事的讀後感 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200字左右 對不起呀,我也不知道啊!歷史故事的讀後感480字 怎麼寫好一篇歷史故事的讀後感 女紡織家黃道婆 有感。黃道婆善良 好學 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
中國歷史有哪些,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古代史 近代史 當代史 中國歷史故事有哪些 微雨憑瀾 翻開中國古代史,你會發現有許多因為抉擇的失誤,或者說是錯誤,而造成的嚴重後果。如果給他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可能歷史會有不一樣的精彩。兩個歷史故事和您分享一下。01.齊桓公重用管仲管仲生於齊莊公五十六年 約公元前723年 因自幼家境貧困,曾做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