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 吳隱之傳詳細解析及翻譯,晉書 吳隱之傳詳細解析及翻譯

時間 2025-07-24 17:30:08

吳樘傳原文及註釋翻譯

1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吳樘傳原文及註釋翻譯:

吳樘,字仲槳,是常州人。因為避明孝宗朱_樘的名諱,所以以字來代替名。吳仲槳出生時,恰逢天降暴雨,房屋都被淹沒了,洪水最開始到大腿,後來能淹沒整個人。

吳仲槳的父親吳十八帶領妻子和孩子拆掉一扇門作為船,用門框做槳。這時候,天上雷聲滾滾,吳十八的妻子腹痛生下乙個孩子,吳十八便用樘、槳來為孩子取了名和字,門板難以負重,所以吳十八自己沉入水中使妻子和孩子得以存活。吳仲槳從小流離失所,還沒記事就失去了父親,天性聰慧恭敬謹慎,深思鑽研古代典籍,侍奉母親以孝順為人所知。

吳仲槳擅長楷書、行書、草書,行家認為他的書法頗得晉人書法的精髓,他書寫的零張片紙,人們都把它當作寶貝收藏,不亞於對金銀寶物的珍視吳樘15歲考中秀才,20歲考中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皇帝為其賜宴禮部。改選庶吉士,授職編修。

正德末年,歷任侍讀、右諭德。明世宗嘉靖皇帝登基後,他擔任講官,沒過多久公升遷為侍讀學士。嘉靖思念,吳仲槳擢公升為禮部右侍郎。

沒過多久因為遭逢母親的喪事辭官回家,因為過分悲傷而異常消瘦,身體好像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支撐著。

《宋史紀事本末》吳越歸地翻譯

2樓:

宋史紀事本末》吳越歸地翻譯。

你好,很高興你的迅橋問題,《宋史紀事本末》吳越歸地翻譯如下:太祖又派江南巡檢盧絳招募流亡,練習水兵,在海門屢次攻破吳越水兵,林仁肇又對江南主說:「吳越是要害之地,將來一定會成為宋朝之地。

我請求您對外宣稱我反叛宋朝,太祖一定會討伐我,我帶兵去吳越,找機會偷襲,其國就可以被拿下了。」江南主也不許。太祖忌憚林仁肇的威名,賄賂他的侍從,偷來了林仁肇的畫像掛在室內,帶江南使者來看,問:

這誰?」使者說:「林仁肇。

太祖說:「林仁肇將來要是投降,埋迅先用這個為信物。」又指著空屋子說:

彎昌此把這個賜給林仁肇。」使者回去後告訴了李煜,李煜不知道這是離間計,毒殺了林仁肇。

吳僅傳的原文及翻譯

3樓:信曼嵐

1. 《梁書。吳均傳》全文翻譯

梁書·吳均傳》說他「文體清拔有古氣」,在當時頗有影響,自其文風清拔,而有「古」氣,自稱「吳均體」。其詩今存140餘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音韻和諧,風格清麗,屬於典型的齊梁風格;但語言明暢,用典貼切,無堆砌之弊。

吳均善於刻畫周圍景物來渲染離愁別緒。如《送柳吳興竹亭集》「夕魚汀下戲,幕雨簷中息。白雲時去來,青峰復負側。

躑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襯出離別時分的悽婉氣氛。

又如「輕雲紉遠岫,細雨沐山衣」,「白日遼川暗,黃塵隴坻驚」,寫景都很細緻。吳均很注意向樂府民歌學習,擬作了不少樂府古詩,如《行路難》五首、《胡無人行》、《從軍行》等,雖辭藻華美,但不失剛健清新的氣息,有鮑照餘緒。

他的一些五言詩句,如「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折荷縫作蓋,落羽紡成絲」等,民歌風味也比較濃。

吳均家世貧賤,終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現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氣,如《贈王桂陽》「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借松樹來吐露懷才不遇的牢騷,其構思立意很像左思的「鬱郁澗底松」和陶淵明的「青松在東園」。

再如《梅花落》、《行路難》、《贈別新林》等詩中,也含蓄地抒寫了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此外,如《邊城將四首》,歌頌將士們「高旗入漢飛,長鞭歷地寫」的英雄氣概;《閨怨》寫徵人家屬相思之苦,都比較有現實內容,在當時詩歌中不多見。

吳楙之介紹?吳茀之的介紹

吳楙之 年月日 年月日 浙江省浦江縣前吳鄉前吳村人,初名士綏,改名溪,字茀之,號溪子,別署廣明畸士,又號逸道人。以字行。中國花鳥畫大師,現代浙派中國畫首領人物。吳茀之的寫生觀及其對花鳥畫的理念,是以革新與個人品格為根基的,體現出關照自然 高逸靈秀的人文情懷。吳先生擅長寫意花鳥,間作山水 人物,亦自氣...

《橋之美》吳冠中作者,《橋之美》吳冠中作者資料

我48號 吳冠中1919年生,中國現代畫家。 吳冠中,別名荼,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農村。1942年,畢業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曾任教於國立重慶大學建築系。1946年,考取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1947年,就讀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1950年,留學歸國,任教於 美術學院。1953年,任清華大...

晉書 祖逖傳翻譯 祖逖字士雅士馬日滋。這一段。急

116貝貝愛 唐 房玄齡 晉書 祖逖傳 白話釋義 祖逖字士雅,范陽遒縣人。祖逖少年時父親去世,他性格豁達,不修習儀表。但他輕視財物看重義氣,為人慷慨有氣節,每到農家,就託稱哥哥的心意散發穀物布帛來接濟貧困人家,鄉間宗族的人們都很敬重他。後來他就博攬群書,多涉獵古今史實,見到他的人都說他有治國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