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
1樓:小雨職場
提高做事情的有效性,也就是從事「對」的工作。
1,善用時間。
2,貢獻意識。
3,用人所長。
4,要事第一。
5,有效決策圓灶逗。
1,做而無果。
2,有人可代替。
3,浪費他人的時間。
1,找出缺乏制度或遠見產生的浪費(危機的重複出現)2,人員過多,造成的浪費。
3,組織不全(會議過多)
4,資訊功能不全。
當然即使可以控制和管理時間也不能一勞永逸,不斷的分析和支配。
著眼於貢獻的條件:
1,互相溝通。
2,辯塌團隊合作。
3,自我發展。
4,培養他人。
用人唯才,發揮其長處:
1)常人可以勝任。
2)職位要求嚴格,涵蓋面廣。
3)先考慮人能做什麼,而不是考慮職位的要求。
4)用人所長,容人之短。
5)發揮領導的才能,橘賣以及發揮自己的才能。
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重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
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是盲從;
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作為管理者要有足夠的勇氣敢於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確定瞭解問題的性質,問題是經常性的話,可建立新的決策。
2)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3)正確的決策是什麼,滿足那些條件後再找做出妥協,以及讓步。
4)決策方案中要兼顧執行措施。
5)執行中印證反饋,以驗證決策的正確性。
若干種衡量方案,從而選取最適當的一種。好的決策從不是眾口一致,而是再相互意見為衝突的意見為基礎,從不同觀點和不同判斷中選擇。
知識工作者除了報酬,還需要機會,成就,實現和價值。
結論:對組織而言,需要個人對其做出貢獻;對於個人而言,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
我讀 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個人管理》
2樓:張三**
前幾天讀完了《卓有成效的個人管理》,內容格式是段落式、一些總結性的概括。有幾段特別有啟發性,分享如下:
1. 成功的關鍵在於責任心 ,就是讓自己勇於承擔責任。一切都源於此。
重要的不是地位而是責任。所謂有責任感的人,就是要認真埋頭於工作並認識猛鬧到有必要獲得符合工作需要的成長。
2. 人完成了引以為豪的事,才能夠感到榮耀。否則,虛偽的自豪只會腐蝕心靈。人在達成某個目標時會有成就感。工作重要的時候,也會感到自己很重要。
3. 工作在促進人成長的同時,還應指引方向。否則就無法使喊州人的各種特質得以施展。
4. 促進自身成長最有效的方法是去尋找追求意料之外的成功。然而大多數人卻只著眼於問題而忽視了成功的證據。
5. 你希望被人記住的是什麼。 在我13歲那年,一位老師向他的每個學生問道:
你希望被人記住的是什麼?」 結果誰也沒答上來。老師笑著說道:
現在不用急著。但是,如果到了50歲還不上來話那就不好了,因為你虛度了人生。」
6. 成果的取得並不是百發百中的。百發百中的是雜技。所謂的成果是長期不斷取得業績而形成的。
7. 普通人的話,可以掌握實踐能務,但或許不會很傑出。要鄭知蔽想傑出需要特別的才能。但是要想取得成果,只要擁有一般的能力就足夠了。
8. 一旦決定要做什麼,就把期待的結果寫下來。9個月或者1年以後,拿出來與結果對照一下。
我這樣堅持了50年,每次都有意外收穫。誰這樣做都是一樣的。這樣一來自己的優勢就很明顯了。
認清自我,最重要的是瞭解優勢。
9. 不適合創業的人。 注重確定性的人不適合創業。那樣的人也不適合做政治家、軍官。國際航線的船長等。這些工作都需要做決定,而做決定本身就有不確定性。
10. 既然領導力既不是超凡的能力又不是一種資質,那麼,它是什麼呢? 領導力,首先應該是一種工作。
11. 凡是做出了一番成就的人,都不是從工作而是從時間規劃開始入手的,不是從制定計劃而是從明確如何分配時間開始入手的。然後,必須管理時間並拒絕做佔用時間的非生產性的工作。
最後,要把節省下來的自由時間集中利用。
華嚴經一共多少字?佛教的《華嚴經》共多少字?
1樓 乾萊資訊諮詢 八千卷 華嚴經 全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 是大乘佛教修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被大乘諸宗奉為宣講圓滿頓教的 經中之王 據稱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等上乘菩薩解釋無盡法界時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觀的介紹。佛教的 華嚴經 共多少字?佛教的 華嚴經 共多少字 請...
《讀山海經》其十,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的具體賞析
清商聆洛 詩的前半部分,歌頌了精衛和刑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精衛是炎帝少女死後化為的精靈,雖然身小力薄,卻常西山之木以填於東海。微木 與 滄海 是一組多麼強烈懸殊的對比,以微木填海何時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擔一石之移山。但詩人歌頌的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與矢志靡它的決心,只要...
《山海經 海外北經》中水神共工是什麼樣子的?火神祝融又是什麼樣子的
好象沒有正面記載他們的樣子啊. 愛新覺羅檸晗 水神在我國古文化的神話系統中,水神是傳承最廣影響最大的神祗。據古籍載,江河海湖甚至水井水潭中都有職司不同的水神。在水神的稱謂上亦有變化。如水仙,晉 拾遺記 卷十雲 屈原以忠見斥,隱於沅湘。被王逼逐,乃赴清冷之水。楚之思慕,謂之水仙,立祠。又如水伯,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