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開始文言文
1樓:剛陽文化
1、始。例句:先秦·孟子《寡人之於國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翻譯:老百姓養生送死遊返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
2、初。例句:漢·佚名《孔雀東南飛》:「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翻譯:天色昏暗已是黃昏後,靜悄悄的四周無聲息。
3、伊始。例句: 清·端方《請平滿漢畛域密摺》:「昔日本維新伊始,廢藩置縣,前此藩士,皆有世祿。」
翻譯:昔日日本明治維新剛開始的時候,廢除了封藩制設立了郡縣制,此前的藩士都有世襲的俸祿。
擴充套件資料。一、始。
文言版《說文解字》:始,女之初也。從女,臺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始,女子的初生。字形採用「女」作邊旁,採用「臺」作聲旁。
二、初。文言版《說文解字》:初,始也。從刀,從衣。裁衣之始也。
白話版《說文解字》:初,起始。字形採用「刀、衣」會義。初,即裁剪衣服的開始。
古人稱天地初開、人類誕生之際為「元」;稱原始時代人們用獸皮遮羞保暖為「初」;禪磨純稱代表家族繁衍淵源的太母為「始」。
表示禮儀的古文如下:1、《儀禮》。
儒家十三經之一。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彙編。
共十七篇。內容記載周代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各種禮儀,以記載士大夫的禮儀為主。
2、《禮記》。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
3、《周禮》。是儒家經典,相傳為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但是實際上是西漢末王莽時期大儒劉向和其子劉歆的偽作。
擴充套件資料:古代生活禮儀中的成年禮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
漢代沿襲周代冠禮制度。在魏晉的時候,加冠開始用**伴奏賀咐。
唐宋元明都實行冠禮,清代廢止。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髮髻等儀式。
關於禮儀的文言文
2樓:居白世盼秋
01 《禮記。檀弓》一則原文: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如森壹似重有憂者。」意思是:
孔子路過泰山的邊上,看見有乙個婦人在墳墓前哭得十分悲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讓子路前去問那個婦人。子路問道:
你哭得那麼傷心,好像有傷心的事吧?二則原文:齊大飢。
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而來。
禮記。檀弓》一則:
原文: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茄梁問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
曰:「無苛政。」夫子曰:
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譯文:孔子路過泰山的邊上,看見有乙個婦人在墳墓前哭得十分悲傷。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讓子路前去問那個婦人。
子路問道:「你哭得那麼傷心,好像有傷心的事吧?」那個婦人說:
沒錯,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後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
婦人說:「(這裡)沒有嚴酷繁重的賦。」孔子說:
學生們記住,嚴酷繁重的賦稅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
二則:原文:齊大飢。
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
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
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
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
譯文:齊國有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飢餓的人來吃。有個飢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腳步拖拉,兩眼昏昏無神地走來。
黔敖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顫橡運」那個饑民抬起頭看著他,說:「我正因為不吃別人施捨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終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就可以去吃。
文言文練習,文言文練習
文言文中 因 的用法 一 介詞。1 依照,根據。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變法者因時而化。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2 依靠,憑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 過秦論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燭之武退秦師 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傳 3 趁著,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鴻門宴 因擊沛公於坐。鴻門宴 4 通過,經...
文言文解釋,文言文解釋
帥氣的小宇宙 與字在文言文中的翻譯有以下6種 1 與 給予。例句 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清 袁枚 黃生借書說 白話譯文 只不過我把書公開 給予 和姓張的吝惜書籍,不肯給予 似乎並不相同。2 與 黨與 朋黨 同類。例句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宋 張載 西銘 白話譯文 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
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方法
喜歡的話請採納 原文翻譯 邴原從小就失去父親,幾歲時,從書塾經過就哭起來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 孩子,你為什麼哭泣?邴原答道 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凡是能夠學習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有父親,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到悲傷,所以就哭了。老師為他感到悲傷,說 你想要讀書嗎?邴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