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姓朱,為什麼賜國姓為「鄭」呢

時間 2022-01-16 07:25:06

1樓:深更讀史

歷史上,皇帝很喜歡給人賜姓。本來姓氏比名字要更重要,也更被人看重。可是在歷史上不是這樣,畢竟皇權最大,皇帝能夠賜姓說明極其看重這個人,這對於被賜姓的人來說,是個莫大的榮耀。

這種事也是屢見不鮮,經常會碰到。比如大唐時期,徐世勣立了大功,開國皇帝李淵為了表彰其功勳,賜李姓。從此,徐世勣便入了李氏宗族,改名為李世勣。

當然了,賜姓也不是隻有好的,肯定也有不好的。看過神探狄仁傑的都知道,蛇靈頭號殺手「閃靈」虺文忠的這個姓,就是武則天賜的,並不好。

要知道他可是李姓宗嗣,不過家族得罪了武則天罷了。之所以賜這個姓,一方面是和悔改的悔同音,另一方面虺是古代傳說中長相醜惡的毒蛇。

包括當時的王皇后和蕭淑妃,在被武則天扳倒後,其後人都分別成為了蟒姓和梟姓,這其中道理一般人都知道。

唐朝賜姓很多,明朝其實也有。明朝被皇帝賜姓最出名的當屬朱棣時期的鄭和,以及南明時期的鄭成功了。

鄭和其實本不姓鄭,鄭和原名馬和。他早年的經歷不詳,據推測是平雲南之戰時被明軍俘虜的,後來成為了宮裡的一名太監。

不過兜兜轉轉開始在朱棣麾下效力。然而關於為什麼朱棣要賜鄭姓,其實說法不一。普遍的說法是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中,尤其是在鄭村壩立了大功,因此得以被朱棣賜姓。

當然了,也有人認為和地點無關,並沒有什麼特殊意義。

但不管怎麼說,鄭和此後,成為了朱棣的親信。並在隨後開始了下西洋的壯舉。關於他為什麼下西洋,其實也是說法不一,又說朱棣是為了尋找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也有人說新皇登基,對外炫耀去了。

除了鄭和之外,大明還有一位鼎鼎大名的被賜姓的人,他就是鄭成功。當時,很多南明的人都親切地稱他為國姓爺。他的姓也是被南明朝廷賜的。但是,南明朝廷賜的姓不是鄭,而是朱。

鄭成功是他本姓本名。他的父親是鄭芝龍,鄭成功子承父姓,當然也姓鄭。所以鄭成功是本名,而鄭和是賜的姓。

一般人認為既然是國姓爺,為什麼要叫鄭成功呢。其實按照南明朝廷賜的姓來說,他應該叫朱成功。

大明滅亡後,南明在南方苟延殘喘。當時的鄭芝龍手握重兵,扶持了唐王朱聿鍵稱帝。鄭芝龍把他的兒子鄭成功推薦給了皇帝。當時隆武帝看到鄭成功後,開始拍馬屁了,畢竟要依靠他的老子嘛。

隆武帝嘆息說:「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那麼,既然沒有女兒嫁給鄭成功,那就賜姓。結果鄭成功也就成為了朱成功。

2樓:吃瓜中的戰地記者

古代的皇帝以封地、或者地名為姓賜給下人,也被稱為「國姓」。鄭和原名馬三寶,就是被明成祖朱棣以鄭村的名為姓賜給他的!鄭和,自此鄭姓就成為了明朝的「國姓」。

至於鄭成功本名鄭森,隆武帝其實是將國姓朱賜給鄭森,並將原名「森」改為「成功」。史書上是滿清統治者刻意將國姓朱成功改為鄭成功的。

3樓:**孩童

因為皇帝是按照封地賜姓的,如果說有人立下了功勞,皇帝就會賞他一塊地,那個封地是齊就姓齊,是鄭就姓鄭。皇帝自己的姓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不會隨意的就賜給別人。

4樓:新鮮妃子笑

明朝皇帝賜大臣鄭姓的就一個鄭和。那是因為朱棣在回憶當年鄭和在鄭村的英勇頑強,所以賜他為鄭姓。

5樓:匿名使用者

賜國姓都是朱,鄭成功被賜的國姓是朱姓,而不是鄭。朱才是明朝的國姓。

明朝皇帝姓朱,為什麼國姓又是姓鄭?

6樓:海鴻風

在那個時代 所有人都叫他朱成功 , 因為皇帝賜姓他朱 。 所以都叫他國姓爺 ,。 但後世又都叫他的本名, 鄭成功 。

7樓:手機使用者

明朝國姓不是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會,是因為2023年(清順治二年),21歲的鄭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韋健的召見,頗多賞識,被認為本家,賜他國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稱之為"國姓爺"。所以後人誤會明朝國姓為鄭。

明朝皇帝姓朱,為什麼賜國姓為「鄭」(如鄭和、鄭成功)?

8樓:

首先糾正一個錯誤,鄭成功的「鄭」姓,並不是大明皇帝所賜的姓,而是他自己本來的姓氏。

鄭成功,原名鄭福鬆,後來讀書時老師給他改名鄭森,等到南明弘光政權滅亡時,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趁機在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鍵稱帝,並改年號為「隆武」,即隆武帝。

隆武政權成立後,鄭芝龍將兒子鄭成功引薦給隆武帝,隆武帝非常欣賞鄭成功的才華,不由嘆息說:「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 翻譯一下就是可惜我現在沒有女兒許配給你,但你當忠於我們朱家,不要忘記啊!

在古代,皇帝將自己女兒許配給某個人做妻子,相當於是給他的最高榮譽,但當時隆武帝膝下並沒有女兒,所以為表示對鄭成功的寵愛,隆武帝將當朝最尊崇的國姓「朱」賜給鄭成功,並將他的原名森改為成功。從這時起,鄭森的名字就成為朱成功,當時將士和百姓則尊稱他為國姓爺。

只不過,當時大明風雨飄搖,國難未除,鄭成功怕有負皇恩,就只保留「成功」這個名字,並沒有公開使用「朱」姓,他是希望等到恢復大明江山時,再公開使用「朱」姓。但可惜的是,老天沒有給他這個改姓朱的機會。

後來,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在臺灣公開自稱國主,他使用的身份,是鄭經,而非朱經,這也就等同於他放棄了「朱」姓。也正因為此,在後來的史書和各類文獻上,都是以鄭成功這個名字來記述他的生平事蹟,而不是朱成功。

至於鄭和,原名馬三保,雲南人。在公元2023年,也就是朱元璋當皇帝的第十四年,朱元璋派養子沐英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徵雲南。而在明軍平定雲南後,鄭和作為俘虜中的一員,被明軍帶回南京。

隨後按照慣例,他被施以宮刑後進宮當差,後因聰明機智被燕王朱棣看上,並收留在身邊。

其後,靖難之役爆發,鄭和跟隨朱棣一同南下作戰,當時鄭和雖然是太監,但作戰特別英勇,尤其是在鄭村壩一戰立下頭功。對於朱棣來說,鄭和在鄭村壩的這一戰,不僅解除了建文帝軍隊對北平的包圍,消還滅了建文帝軍隊大量的有生力量,使得燕王軍隊轉守為攻,為奪取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也正因為這場戰役的重要性,在朱棣登基後,就決定賜鄭和一個國姓作為獎賞。但問題是,鄭和是個太監,從皇室的尊嚴和禮法上來說,朱棣自然無法將「朱」姓賜給他,因為把國姓賜給一個太監,會有損皇家顏面,不要說在朝廷上通不過,就是皇室成員內部也不會同意。

在這種背景下,朱棣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一方面是考慮到鄭和當年是在鄭村壩立下的赫赫戰功,所以就以此作為紀念,賜姓他「鄭」;另一方面,也是取「和朕同姓」之意,給他取名「鄭和」。由此,馬三保正式更名為鄭和。

明朝帝王是姓朱,為何會有明朝國姓是姓「鄭"的說法?

9樓:古方紅糖

1、鄭和原名馬三保,雲南人,據史學家吳晗推測馬三保在明朝軍隊攻克雲南時被明軍俘虜,後被處以宮刑成了燕王朱棣的太監,後來朱棣登基成了永樂帝,而馬三保也成了內官監太監。馬三保因為有功而被朱棣賜姓,據史料記載,「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賜姓鄭,為內官監太監。」請注意,這裡說的是「賜姓」,並不是「賜國姓」,一字之差,意義卻不同,朱棣只是賜給馬三保一個新的姓——鄭,而不是賜予他「國姓」朱,所以鄭和不能背稱作「國姓爺」。

2、鄭成功,本來姓鄭,賜姓朱,稱:國姓爺。

鄭成功(1624.08.26-1662.

06.23),本名森,又名福鬆,字明儼、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1-2]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時監生,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世稱「鄭賜姓」、「鄭國姓」、「國姓爺」,又因蒙永曆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

10樓:最強大腦花

1、「鄭」不是明朝的國姓,明朝的國姓是「朱」。

明朝(1368-2023年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2023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明初定都於應天府,2023年遷都至順天府 ,而在應天府設立南直隸。

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開創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興等盛世,國力達到全盛,疆域遼闊。中後期由於政治腐敗和天災 導致國力下降,爆發大規模民變。2023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朱由檢於煤山自縊。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權,隨後滿清趁亂入關,擊敗李自成農民軍和南明政權,2023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南明覆亡。2023年清軍攻佔臺灣,明鄭結束。

2、鄭和,原姓馬,被明成祖賜鄭姓的由來。是因為鄭和在「靖難之役」中才華出眾,戰功顯赫,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上朝嘉獎「靖難之役」的有功之臣,朱棣回憶起當年鄭和在鄭村壩(今北京大興縣)的英勇頑強,表現十分突出,便親筆書寫了一個斗大的「鄭」字賜給馬和為姓,並封鄭和為內官監太監(四品大員)。皇帝親自賜姓,在當時被視為臣子的最大榮耀,馬和由此改姓鄭和。

3、鄭成功 ,祖籍中國福建南安人,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母為日本田川氏,原名鄭森,字明儼,號大木。後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名成功,故又稱國姓爺。

11樓:來自薄刀峰真摯的白背兀鷲

明朝皇上姓朱,自然國姓就是朱

至於鄭,那是因為在朱棣靖難(也就是造反)的時候,與南軍(朝廷的部隊)統帥李景隆所帥五十萬大軍於鄭壩村相遇。朱棣身邊的宦官三寶建議以精銳部隊衝擊李景隆的中軍。此舉雖未成功,但這個宦官在朱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靖難成功之後賜姓「鄭」。此後,鄭和的手下就稱呼他為「國姓爺」

12樓:峽江車上

明朝的國姓是朱,不是鄭,鄭和本姓馬,是明成祖賜姓鄭的,賜姓不一定要是國姓啊,有可能是其他姓氏,再說了皇帝能容忍太監跟他姓嗎?賜國姓的只有鄭成功,被明紹宗隆武皇帝賜姓朱,就改成了朱成功。

13樓:匿名使用者

他不是國姓。鄭和本來就是太監,叫馬三寶。是朱棣賜他的姓。國姓還是朱。皇帝姓朱,還能把姓去掉,改成鄭?歷史也沒這一說呢。

14樓:匿名使用者

鄭是成祖給他賜的姓,但不是國姓

15樓:有嗨咩

鄭並非國姓!

明朝皇帝賜大臣「鄭」姓的 就1個鄭和!

鄭和原姓馬,怎麼會改姓鄭呢?《鄭和家譜》中詳細記載了明成祖賜鄭姓的由來。鄭和在「靖難之役」中才華出眾,戰功顯赫,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上朝嘉獎「靖難之役」的有功之臣,朱棣回憶起當年鄭和在鄭村壩(今北京大興縣)的英勇頑強,表現十分突出,便親筆書寫了一個斗大的「鄭」字賜給馬和為姓,並封鄭和為內官監太監(四品大員)。

皇帝親自賜姓,在當時被視為臣子的最大榮耀,馬和由此改姓鄭和

明朝皇帝姓朱為何賜國姓是鄭

16樓:老

鄭成功本來就姓鄭,本名森,又名福鬆,字明儼、大木。南明隆武皇帝賜姓朱,賜名成功,並封忠孝伯,所以叫鄭成功國姓爺,但後來南明覆亡,又叫回來了。不過成功的名倒是一直留下來。

為什麼明朝皇帝不上早朝,為什麼明朝皇帝不上朝,不上朝是如何處理公務的?

漢尼拔 塔塔 上朝是一套禮制。並不是實際的議政。說白了上朝其實就是一套儀式 就和某個公司開早會大家集體起立喊一聲董事長好一樣。在大家問完董事長好以後 董事長就開始念稿子了 什麼大家努力 同舟共濟繼往開來這些。上朝其實和上述的東西沒區別 就是程式更復雜而已。所以明朝的皇帝都不太願意上朝。你問他為什麼不...

明朝皇帝為何大多昏庸無能呢,明朝皇帝為什麼大都是昏君?

歷史的東西,有好自然有壞啊 明朝也有很多好皇帝嘛 就明清兩朝比較而言,為何明朝皇帝多昏庸無能,清朝皇帝多勵精圖治? 這是標準的鬼扯.清朝皇帝稱得上勵精圖治的,康熙雍正算一個,乾隆算半個,其他的,嘉慶道光算平庸,咸豐根本無能,同治光緒都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宣統退位時還是小孩子.而明朝.洪武帝驅逐蒙古人...

皇帝可以封兒子的女兒為公主嗎,為什麼在明朝皇帝的女兒要加封后才是公主?

靈魂巡遊者都藍 皇帝兒子的女兒本來大多數就是公主,但是因為公主也分很多等級,公主 的等級就需要皇帝來封。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 王女 宗女的稱謂。起源,公羊傳 曰 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 故謂之公主。西周春秋爵稱,可大致分為王 公 侯 伯 子 男六級。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