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妖丶
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有時德行和孝順亦可兼為,如王祥。..人通常得到乙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 但是還是乙個很帥的人哦,像神仙一樣的人。
稽康的簡介?
2樓:匿名使用者
嵇康(223-262年):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
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與**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後娶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於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頗招忌恨。
司馬昭的心腹鍾會想結交嵇康,受到冷遇,從此結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呂安被其兄誣以不孝,嵇康出面為呂安辯護,鍾會即勸司馬昭乘機除掉呂、嵇。當時太學生三千人請求赦免嵇康,願以康為師,司馬昭不許。
臨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廣陵散》一曲,從容赴死。
嵇康後來家道清貧,常與向秀在樹蔭下打鐵謀生。貴公子鍾會有才善辨,一日,鍾會前來拜訪,嵇康沒理睬他,只是低頭幹活,鍾會呆了良久,怏怏欲離,這時嵇康發話了:「何所聞而來?
何所見而去?」鍾會沒好氣地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說完就拂袖而去,後來鍾會深恨嵇康,常在司馬昭面前說他的壞話。
嵇康喜愛**,他在《琴賦》序中說:「餘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他對傳統及當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這一點在他的《琴賦》中可見。
據劉籍《琴議》記載:嵇康是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裡學得《廣陵散》的。嵇康非常喜愛此曲,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
司馬氏掌權後,不苟合於其統治,與阮籍、向秀、山濤、劉伶、阮咸、王戎號稱「竹林七賢」,與司馬氏相對抗,後被司馬氏殺害,死時方四十歲。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許。死前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
廣陵散》如今絕矣」。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模製嵇康畫像磚,描繪了嵇康席坐撫琴,氣宇昂軒的形象。
王戎與嵇康交往二十年,未見其有不好的臉色。因此留下「意趣疏遠,心性放達」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的一面,他的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及對《廣陵散》的喜愛便是他憤世嫉俗、桀傲不馴的性格的表現,而蔑視司馬昭,進而遭致殺身之禍更是這種剛正不阿的顯例。
3樓:匿名使用者
嵇康(223—263),字叔夜,譙國垤(今安徽宿縣西)人。他的性格明顯地表現為兩面:一面崇尚老莊,恬靜寡慾,好服食,求長生;一面卻尚奇任俠,剛腸嫉惡,在現實生活中鋒芒畢露,因此為司馬氏所不容,而遭殺身之禍。
嵇康的反對司馬氏,固然與他為魏室姻親有關,但根本的原因卻在於他不滿意司馬氏的黑暗、殘暴的統治。他在《太師箴》中揭露「季世」的情況說:「驕盈肆志,阻兵擅權,矜威縱虐,禍崇丘山。
刑本懲暴,今以脅賢。昔為天下,今為一身。」這實際是對司馬氏統治的痛斥。
愛一個人是怎樣的,愛一個人是怎樣的
真正的愛不是用言語可以表達的,是發自內心的,愛上一個人你的整顆心都會被你愛的人所吸引,為他 她 著迷,為他 她 牽掛,但願每一分鐘都可以見到他 她 見不到的時候時時刻刻都會想著他 她 見到的時候你會興奮,心跳加快,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感覺很溫暖很安全,真正的愛一個人會心甘情願的照顧他 她 關懷他 她 給...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怎樣的?
寵一個人很容易 你往外掏就可以了 愛一個人卻很難 你要懂他 要疼他 要一邊隱藏著 內心的擔憂 一邊鼓勵著他 一路 跌跌撞撞的走 要一邊壓抑著 內心的歡喜 一邊 對他嚴格要求。愛一個人就應該給他自由!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的區別是什麼?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喜歡,是執著 愛,是值得。喜歡就是喜歡,很簡單,...
一個人怎樣快樂,一個人怎樣才能快樂?
一個人為什麼不能快樂,一個人也有快樂和精彩,生病並不可怕,因為每個人都會經歷 關鍵要放輕鬆,把心態放平了,才能更好的恢復哦!要學會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不要老是依賴父母,父母總有一天會離開你的,所以要獨立,堅強,不能被一點小挫折就打到了哦,加油,其實在你身邊還是有很多關心你的朋友和家人,只是看你這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