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歙州的北宋末年的歷史。

時間 2025-04-29 15:05:02

1樓:成大文化

歙(she,四聲)州,即徽州,位於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所轄地域為今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

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江南(南唐於宋太祖開寶四年即971年起貶國號為江南)亡,歙州隸江南西路轉運使。

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歙州屬江南東路轉運使。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鎮壓州人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後,改歙州為徽州。

徽州得名始此,仍領六縣,治所在歙縣。

是黃山市下屬的乙個縣,位於黃山市東南部,與浙江省臨安市、淳安千島湖接壤,古稱新安,始置於秦,北宋徽宗賜名徽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山環水繞,風景十分秀美。

文物古蹟十分豐富。

歙州與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中的歙硯和徽墨產自歙縣,從而使歙縣享有「墨都宴念塌」的雅稱。

自唐朝開始,古徽州(歙縣)就成為全國文房四寶的重要產地之一,其代表作徽墨、歙硯、澄紙、汪筆均是文房四寶中的貢品和名品,備受各方墨客的青睞。

此外,有「牌坊之鄉」美稱的歙縣,明清時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縣各地,多達250多座,在這些牌坊中,比較成規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許國石坊等。

歙縣的茶葉產量高居全國之首,其中「黃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綠牡丹」、「錦上添花」、「海貝吐珠」等極晌圓品名茶列為國家珍貴禮品。

歙縣還是我國四大枇杷產區之一,著名的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間三潭枇杷」之譽的三潭枇杷。

歙州與徽商文化 歙縣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徽商的起源之處,曾孕育了朱熹、畢昇、王高賣茂蔭、吳承仕、黃賓虹、陶行知等一代宗師,開創了新安畫派、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派盆景等諸多流派,徽劇、徽菜等蜚聲中外,素有「東南鄒魯」、「文化之邦」之美譽,不愧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南宋歙縣縣令名單

2樓:

親,您好<>

南宋歙縣縣令名單:周翰(約西元1127年任縣令)王安,字少卿(約西元1139年任縣令)鄭珏(約西元1176年任縣令)王卓(約西元1200年任縣令)楊維垣(約西元1233年任縣令)陳大威(約西元1260年任縣令)蔣之奇(約西元1276年任縣令)阮士中(約西元1285年任縣令)劉秉道(約西元1295年任縣令)由於南宋時期歷兄鋒氏史文獻的儲存和傳承情況較為基畢復羨散雜,因此南宋歙縣縣令名單會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和不準確性喔。<>

歙黟的歷史

3樓:舊人舊城丶熌

西元前221年,秦始山擾皇統一中國,建立**集權制的封建王朝,推行郡縣制,分劃全國為三十六郡,郡下置縣。秦朝在新安江上游流域地區新設黝(縣治在今黟縣城偏東處)、歙(縣治在歙浦即今歙縣雄村鄉義成一帶)二縣,歸轄鄣郡(其治所在今浙江安吉西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徽州專區行使管轄權。1952年,太平縣劃逗辯旦歸徽州專區。1971年,徽州專區改稱徽州地區。

1987年11月,***撤徽州地區,成立地級黃山市,轄有屯溪區、黃山區(原太平縣、縣級黃山市)、徽州區(原歙縣巖寺區)、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幷包括黃山風景區,直灶拿屬省轄。

歙縣(斗山街、棠樾)、黟縣(西遞、巨集村)是安徽徽派民居的集中地。

九州的歷史

尚書 中的 夏書 禹貢 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 九州 分別為豫州 青州 徐州 揚州 荊州 梁州 雍州 冀州 兗州。禹貢 所敘述的九州的範圍,北有燕山山脈 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接西域,東至東海。九州也是當時學者對未來統一國家的一種規劃,反映了他們的一種政治理想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從字...

河州的古城簡介,河州的歷史沿革

1 唐代並無河州衛這一說法。古城河州位於甘肅南部,現在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2 唐武德元年 618 平李軌復置河州,轄枹罕縣,治所枹罕。天保元年 742 改河州為安鄉郡,轄枹罕縣。3 到了明朝洪武四年 1371 廢縣置河州衛,屬西安行都衛。六年 1373 置河州府轄安鄉縣,市境屬之,州府治今市區...

宋朝歷史 北宋,南宋歷史交替的社會壯況,軍事行實

封狼居胥 宋朝歷史從趙匡胤黃袍加身起 公元960年 至公元1279年宋末帝趙昺止,歷時近320年,其中北宋歷九帝166年,南宋歷九帝151年。北宋自太祖趙匡胤自陳橋驛 今河南豐丘境內 黃袍加身奪後周帝位而自立 公元960年 經過南征和北伐,先後滅掉了南唐和北漢等地方割據勢力,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建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