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仔魚 在淡海水之間。
2樓:網友
鯔科 mugilidae 魚類。
下圖為 鯔魚 mugil cephalus ,俗名青頭仔 、奇慎氏目仔 、信魚、正烏、九棍、烏頭。
<>鯔魚肉質厚,味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達22%,無細骨,魚肉香醇而不膩,而其魚卵可寬指散製做魚子醬,更是馳名中外的珍饈美味。 鯔魚富含蛋白逗笑質、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鈣、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特別是冬至前的鯔魚,魚體最為豐滿,腹背皆腴,特別肥美,常被作為賓館酒樓的海鮮佳餚。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脾胃氣虛,不思飲食、小兒疳積、貧血等病症人群食用。
海水魚,這是什麼魚?
3樓:雙籽
龜鮻 廣鹽性魚類。
鯔科 mugilidae 鮻屬 liza 魚類下圖為 (龜)鮻 liza haematocheila (曾用名 chelon haematocheilus )
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由紅海、東扮圓冊至非洲土阿莫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雖產於海中,但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在海水、鹹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有些種類能完全適應淡水廳巨集生活,是沿海海水養殖和鹹淡水池塘養腔悶殖的主要魚類。
請問這是什麼海魚?
4樓:雙籽
<>鋸腹鰳科 pristigasteridae 魚類 (具體哪種不知)
下圖為 長鰳 ilisha elongata (鰳),俗稱 曹白、鯗魚、力魚。
<>體延長而薄,頭中大,吻短鈍,上翹,吻長明顯短於眼徑。口中大,向上傾斜而近垂直;上頜骨末端圓形且不延長,僅可達瞳孔之下方;下頷突出甚多。腹緣稜鱗胸鰭前12至26枚,胸鰭後13至14枚。
臀鰭起點在背鰭後部1/2處鰭條45至50枚之間。胸鰭具在。體被圓鱗,鱗片前部密佈橫溝線,後部邊緣光滑。
背鰭與臀鰭基部具鱗鞘。身體銀白色。體背、吻端、背鰭和尾鰭呈淡黃色,其他各鰭白色。
體長可達40釐公尺。
這是什麼海魚?
5樓:雙籽
花鱸科 lateolabracidae 花鱸屬 lateolabrax 魚類。
下圖為 日本花鱸 lateolabrax japonicus ,俗稱 海鱸魚、日本真鱸、專七星鱸、白鱸。
鯒科 (牛尾魚科) platycephalidae 食用魚類。
下圖為 印度鯒 platycephalus indicus (印度牛尾魚、鯒),俗稱 辮子魚。
牛尾魚科中體型最大者,體長可達到一公尺。頭大平扁,具硬棘易傷人。鋤骨齒為犬齒狀,成一弧狀橫帶,顎骨齒僅一列。
前鰓蓋棘2枚,鰓蓋邊緣有一皮質瓣狀物。體呈褐色,腹面黃色,有8至9個不規則黑斑。
鰺科 carangidae 鯧鰺屬 trachinotus 魚類。
下圖為 卵形鯧鰺 trachinotus ovatus ,俗稱 黃臘鯧、金鯧。
卵圓形,臀鰭與第二背鰭略相等,都顯著比腹部為長。頭側扁,尾柄細,體披 小圓鱗,粘著牢固,不易剝落。前上頷骨向外伸展,第二背鰭及臀鰭前方的軟條,構成狀似 鐮刀的圓形。
這是什麼海魚?
6樓:網友
鯡科 clupeidae 魚類 (具體哪種不知)<>
體呈長卵圓形,側扁,腹緣具鋸齒狀的稜鱗;頭中大,吻短而鈍;眼側位,脂性眼瞼發達。口亞端位,略為平直;無齒;上頜略突出於下領,上頜骨末端向下彎曲,向後延伸至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前鰓蓋骨下支上方有三角形之肌肉。
體被橢圓形圓鱗,鱗片後緣之不具鋸模笑齒狀,尾鰭深叉。體背部綠褐色,體側下旦皮含方和腹部銀白色。
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握渣小型魚類,有時會進入河口、半淡鹹水之河川下游、內灣或瀉湖區內產卵。群遊性。以浮游生物為食。
這是什麼海魚?
7樓:網友
<>鱘魚的頭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體背5行骨板。其幼魚與成魚均具觀賞價值,其中施氏鱘(分佈於黑龍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後,其幼魚已正式作為觀賞魚進行人工飼養。多數種的常見個體都在幾十公斤至數百公斤,歐洲鰉最大個體1600公斤,我國中華鱘最大個體600公斤。
這是什麼海魚?
8樓:網友
鯛科 sparidae 鋤齒鯛屬 evynnis 魚類
下圖為 黃鋤齒鯛 evynnis tumifrons (黃犁齒鯛 、黃鯛 taius tumifrons)
與紅鋤齒鯛(evynnis cardinalis)極為相似,其差別如下:1. 背鰭第iv長度不及第v棘的2倍(紅鋤齒鯛超過3倍);2.
魚體新鮮時,體側散在些許的鈷藍色小點(紅鋤齒鯛則有數列縱向且顯著的鈷藍色點狀線紋);3.通常具有鋤齒(紅鋤齒鯛退化而不顯著,甚至沒有)。目前本屬(evynnis)的分類尚未完成,仍須再進一步研究。
以前所記載之赤鯮(dentex tumifrons)為黃背牙鯛dentex hypselosomus)或是阿部牙鯛(dentex abei)的誤鑑。
分佈於菲律賓、朝鮮、日本以及中國南海、臺灣海峽、東海、黃海等海域,屬於暖水性底層魚類。其主要棲息於潮流較為緩慢、水深90~120公尺以及底質為沙和泥沙質的海區。以初夏及秋季為盛產,是美味的高經濟魚種,碳烤、油炸、清蒸皆可。
9樓:網友
不知道,你發個**看看。
10樓:那都不是事
看不見圖,發乙個**看看。
有圖有真相。
這是什麼海魚?
11樓:網友
石鱸科 haemulidae 髭鯛屬 hapalogenys 魚類
下圖為 斜帶髭鯛 hapalogenys nitens
體呈暗灰色,體側有2條暗色斜帶自背部斜向尾部,腹側顏色較淡。背鰭、尾鰭顏色均較淡。背鰭鰭棘部和鰭條部相連,具深缺刻,鰭棘以第三棘最長。
頤部有一叢密生的小突起。背鰭的第三棘及臀鰭第二棘特別強大。背鰭硬棘11枚、軟條14至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9至10枚。
體長可達30釐公尺。
分佈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中國東海、日本海南部。棲息在沿岸沙底,屬肉食性,以甲殼類、魚類為食。
12樓:儒雅的郭婉婷
笛鯛主要棲息在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在1-60公尺之水層。通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為等食。鯛 , 學名。
笛鯛科 , 笛鯛屬。
較喜歡在較混濁較深的外礁區或礁體外緣產卵,其產卵期在春末夏初;屬肉食性,以其他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分佈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主要棲息在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在1-60公尺之水層。
通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為等食。
下圖為 單斑笛鯛。
單斑笛鯛具有觀賞價值並且是無毒可以食用的。
13樓:郭某人瘦過
這種魚的名字很多,赤棕魚,紅翅魚赤宗魚,赤鯮魚,真鯛魚,銅盆魚都是它。
14樓:來自仙宮湖顏如冠玉 的君子蘭
從**上看,這種有從來沒吃過,也不常見,聽好多人叫這種海魚名字,叫海福不知道是否正確?
這是什麼海魚?
15樓:網友
從你的**上看,這個是鮁魚,也叫馬鮫魚,鮁魚學名「藍點馬鮫」。鮁魚是我們的食用比較多的海水食用魚種類。鮁魚體長而側扁,呈紡錘形,一般體長為25~50釐公尺、體重300~1000克,最大個體長公尺,重168斤以上。
鮁魚尾柄細,每側有3個隆起脊,以**脊長而且最高、頭長大於體高、口大,稍傾斜鮁魚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呈不規則的波浪狀、體側**有黑色圓形斑花背鰭2個,第一背鰭長,有19~20個鰭棘,第二背鰭較短。
16樓:網友
並非馬鮫 學名。
鯖科 scombridae 狐鰹屬 (齒鰆屬) sarda 魚類。
下圖為東方狐鰹 sarda orientalis,俗稱 東方齒鰆。
體呈紡錘形。頭圓錐形。吻鈍而長,上下頜等長,各具銳齒一行。
尾柄細而有力,兩側各具一隆起脊,尾鰭呈新月形。但體背部有6~7條暗色條紋,可加以區別。兩顎強壯,尤其是下顎結實有力。
體長可達1公尺,但一般均在50釐公尺左右。 體呈紡錘形,口大;尾柄細短,尾部具離鰭。魚體具細鱗,背部藍青色,具數條几乎平行的深藍色縱紋,胸鰭後下方具2排黑斑,腹部銀白。
尾鰭深叉。分佈在印度洋、太平洋溫帶及熱帶區域。自日本東北地區以南海域可見,常成群在沿岸表層洄游。
為什麼魚有淡水魚 海水魚之分,淡水魚和海水魚有什麼區別
竹燈月影 是因為淡水魚和海水魚對鹽度的適應能力不同,淡水魚適應低鹽度,如果放在鹽度高的海水裡不能長久存活。同理,海水魚適應高鹽度,放在低鹽度的淡水裡不能生存。這個基本能解釋一般的淡水魚海水魚之分了。如果有的魚是海水魚有能在淡水裡生活呢,例如大馬哈魚和其他很多洄游魚類都是既能在淡水裡生存又能在海水裡生...
淡水魚與海水魚飼料差異,淡水魚和海水魚有什麼區別?
我可不太認同。籠統的說只是蛋白含量不同,海水魚的蛋白高,脂肪高,cp42左右 到底是說魚的蛋白高還是飼料的蛋白高?兩高好像都有問題哦。淡水魚中鯰形目和鱸形目的魚不僅蛋白高,他們需求飼料蛋白也高啊。說白了鯰形目和鱸形目的魚不論海水還是淡水在營養需求上只有種群或個體等差異,基本和這條魚是否生活在海水和淡...
海水魚食料能喂淡水魚嗎,淡水魚與海水魚飼料差異?
淡淡的痕跡 可以的,不過要看你是喂哪種海水魚飼料,有分肉食類魚和素食類魚的飼料,分別是由蝦和藻類製成。是可以餵食淡水魚的,主要是肉食類的淡水魚就要肉食類的飼料,其實素食類的飼料如果魚兒進食慾望強烈的話也是會吃的就是怕久了會營養不良,不過雜食類的魚就隨意了。對了還有就是飼料的大小注意下,讓紅綠燈吃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