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勞動者先與用人單位協商,協商不成應當收集證據到勞動爭議仲裁委。
根據《勞動法》隱賣。
第七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
調解原則適用於仲裁和訴訟程式。
第七十八條 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九條 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八十條 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
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
第八十一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擔任。
第八十二條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大首人必須履行。
第八十三條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灶仿逗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樓:網友
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巨集枯勞動蔽數洞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髮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畢謹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評不了級的工傷怎麼處理
3樓:上海法和
法律分析:工傷職工可以享受的工傷待遇主要包括醫療待遇、傷殘輔助器具費、停薪留職期間工資、護理費、滾碼殘疾待遇等。其中,醫療待遇包括醫療費、住院費、**費用、**費、住院伙食補貼、符合條件的轉外地**所需的交通費、住宿費等。
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傷殘待遇根據傷殘鑑定程式的評定結果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職工因工緻殘被鑑定為一級至四級的,應退出生產(工作)崗位,並享受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同時按月發給傷殘撫卹金;傷殘等碧櫻級被鑑定為五級至六級的,原則上由單位安排適當工作,並享受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但單位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經職工本人提出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悔備叢關係,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及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傷殘程度被評為七級至十級,發給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發給其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支付標準,以社保部門核定的為準。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中支付:
一)**工傷的醫療費用和**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九)勞動能力鑑定費。
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四十一條 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中先行支付。
從工傷保險**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償。
評不了級的工傷怎麼處理
4樓:張燁
法律分析:(一)醫藥費由用人單位全額墊付;(二)停工留罩指薪期內(工傷**、**期間)工資按原待遇發放;(三)住院**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困磨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支付,**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人民**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十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社會物尺配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係的,應當迴避。
評不了級的工傷怎麼處理
5樓:肖紅
一、評不了級的工傷怎麼處理。
1、評不了級的工傷處理方式如下:
1)**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專案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支付;
2)由工傷保險**按所在省市規定的標準支付住院伙食補助費;
3)由工傷保險**據實支付勞動能力鑑定費。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中支付:
一)**工傷的醫療費用和**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皮鬧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巧跡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孝握並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九)勞動能力鑑定費。
二、工傷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4、患職業病的;
5、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評不了級的工傷怎麼處理
6樓:網友
工傷鑑定未評上傷殘等級,就是不影響勞動能力,沒有醫療依賴和生活自理障礙,只是享有工傷醫療和停工留薪期待遇。
一、工傷醫療。
1、**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專案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支付;
2、由工傷保險基槐稿金按所在省市規定的標準支付住院伙食補助費;
3、由工傷保險**據實支付勞動能力鑑定費。
二、停工留薪期。
1、工傷職工**工傷,停止工作期間,按物亂遭受事故傷害前正常上班期間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罩明檔按月支付;
2、工傷職工住院初期有生活自理障礙的,由所在單位負責護理。 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所有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上工傷鑑定評不上級怎麼辦
7樓:你大爺
工傷鑑定評不上級可以 享受工傷待遇 ,不能享受傷殘待遇。職工因工受傷的,醫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費用、住院 伙食補助費 、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等費用,由 工傷保險** 支付。《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六條 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碰蠢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友旁其笑告陪中,經勞動能力鑑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傷殘待遇。
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鑑定應當簡捷、方便。 第四十三條 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一)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 (二)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鑑定的; (三)拒絕**的。
民事案久拖不判,怎麼辦
超現代法盲 向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控告。補充問題的回答 1 超期不判違法。有權控告。2 你自己有決定權。3 無爭議的可以直接判決。除非立案是沒有審查出來不屬於同一個法律關係。那樣也是他錯。別理他。再次補充問題的回答 一審 1 普通程式 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有特殊情況,由本院院長批准,可延長6個月,還需...
單位不履行工傷賠償協議怎麼辦,用人單位不履行工傷賠償協議怎麼辦
法幫網 用人單位以超過仲裁時效的理由推託拒付工傷賠償金的理由是不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第六條規定 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應當協商解決 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調解不成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
工傷廠裡拖著不辦怎麼辦,工傷賠償廠裡拖著不處理怎麼辦
廠方拖著不做工傷鑑定,可以在一年之內去當地的社保部門做工傷認定。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九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稽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 職工 工會組織 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鑑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