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芝麻問史記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兩件聞名於世的珍寶,一改好件是「和氏壁」,另一件是「隨侯珠」,二者合稱為衝殲穗「和壁隨珠」。
兩件珍寶經常同時出現在各類記載之中,不過相對而言,和氏壁的名氣要大許多,最著名的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而說到隨侯珠,關於它的起源有乙個傳說。
相傳,隨國的君主隨侯,一次出行時,見一條大蛇被斬成了兩段,在道路中間拼命地蠕動掙扎。隨侯不禁動了惻隱之心,馬上命令隨行醫官救治大蛇,醫官用藥膏塗抹斷處,而後將蛇拼接起來,用布包紮好,蛇居然散卜恢復如初,蜿蜒而行,進入了草叢之中。
一年後,大蛇口銜一顆明珠進入隨侯宮中,放下明珠之後,對隨侯說道:「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
說完後,大蛇就不見了,只留下了那顆明珠。明珠直徑一寸有餘,晶瑩剔透,夜裡發出璀璨光芒,猶如明月,被人稱之為「隨侯珠」,又稱「靈蛇珠」或「明月珠」,乃是價值連城的寶物,為隨侯所珍藏。
這樣乙個荒誕不經的傳說,自然是不可信的,但是卻為隨侯珠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後來隨國被楚國所滅,隨侯珠便落入了楚王之手。楚宣王時,秦國派使者**楚國的寶器,楚宣王問令尹子西:「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壁、隨侯之珠,可以示諸?
由此可見,當時隨侯珠確實是在楚國。
到了戰國末年,秦始皇擁有了隨侯珠與和氏壁。在李斯的《諫逐客書》中證實了這一點,李斯勸諫說:「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這裡的「隨、和之寶」,即是隨侯珠與和氏壁,也說明了當時的人把兩件珍寶並稱。
後來,秦始皇命李斯書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又命玉工刻在和氏璧上,成為了皇帝的「玉璽」。劉邦滅秦後,和氏璧成為了歷代王朝的「傳國玉璽」,此後歷時1600年,經歷100多位帝王之手。而與它齊名的隨侯珠,遭遇則要悽慘許多,自從秦始皇以後,兩千多年來不知下落何方?
有人經過考證後認為,隨侯珠作為了秦始皇的陪葬品,在墓室中「以代膏燭」。當然,也有可能在項羽的一把大火中就已經燒燬了。
2樓:帳號已登出
這個就是傳國玉璽唄,就是用和氏璧打造的,歷史上的各朝各代都在尋找,可惜秦朝之後就找不到了。
3樓:浩宇星辰
是隨侯珠,這個寶貝是一顆非常漂亮的大珠子,傳說中是一條蛇送給王候的,而且價值連城,材質也十分罕見。
4樓:黑莓
我覺得是周朝的九鼎,被秦國運回梁滾友咸陽,最後在秦末的亂世裡下落不明,九鼎象橡槐徵備毀著華夏九州,擁有九鼎象徵著擁有天下,是至寶。
和氏璧的來歷是什麼?
5樓:快樂無限
和氏璧的來歷:
卞和,湖北襄樊人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琢玉能手,他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先後去見楚厲王和武王。,但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於是以欺君之罪被砍下左腳和右腳。
文王即位後,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寶,命名為和氏璧。」
1、歷史記載: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據《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綠,梁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2、來歷典故: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乙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內)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
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璞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乾了,接著流出來的是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
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的來歷是什麼?
6樓:任靜迅
趙國太監繆賢偶然以五百金購得和氏璧,趙惠文王聞訊,將璧佔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數十年後,秦滅趙,和氏璧終於落入秦國和氏璧的故事趙秦爭璧:
趙國太監繆賢偶然以五百金購得和氏璧,趙惠文王聞訊,將璧佔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數十年後,秦滅趙,和氏璧終於落入秦國。
秦嬴政統一中國,稱「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璽,命丞相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形同龍鳳鳥之狀,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代代相傳,因此稱為「傳國璽」。
西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行至洞庭湘山,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忙拋傳國璽於湖中,祀神鎮浪。8年後,使者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獻上。傳國璽,夫復歸來。
其事真假難辨,也是一千古疑案。
擴充套件資料:和氏璧的來歷: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韓非子》載: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陽南漳縣歷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厲王。
厲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雕琢玉器的人說:「這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厲王駕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獻給那位武王。
武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又說:「這是石頭。」武王又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駕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原因,說:「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
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為說謊的人。」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開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和氏璧的來歷是什麼?
7樓:放大的地方時代
和氏璧到底是什麼來頭。
和氏璧的來歷是什麼
8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玉器,又叫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等。
關於「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講到和氏璧的來歷大體如下: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今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歷山)中獲得了一塊璞玉,覺得一定是塊美玉,把它獻給楚厲王(?—前741)。
楚厲王讓雕刻玉器的玉工鑑別。玉工說只是塊很普通的石頭。楚厲王很生氣。
認為卞和欺騙了自己,就讓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拿著那塊璞玉去獻給武王,楚武王也讓玉工來鑑別,玉工仍然說那不過是塊再普通不過的石頭,楚武王又很生氣地讓人砍去了卞和的右腳。楚武王死後楚文王繼位,卞和抱著那塊璞玉在楚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淚水流盡變成了鮮血。
楚文王聽說此事以後。就派人去問卞和:天下受刖刑的人很多,為什麼你哭得如此傷心呢?
卞和說,我不是因為自己受了刖刑而哭,我是因為這明明就是塊難得的寶玉卻被人看成是普通的石頭,我明明是個忠貞的人卻被看成是說謊的**!楚文王就讓玉工解開了那塊璞玉,果然是塊難得的寶玉,價值連城,是稀世珍寶,無價之寶。於是就讓玉工把它雕成了一塊玉璧,把它命名為「和氏璧」。
後來,這塊和氏璧在楚國消失不見了。輾轉到了趙惠文王手裡,而秦昭王知道了,就想要這塊和氏璧,於是就有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
又據說,這塊和氏璧後來被雕刻成了傳國玉璽,成為各國國君爭奪的寶器。後來,這塊傳國玉璽下落不明。直到目前為止,這塊傳說中的美玉或傳國玉璽仍然未再重見天日。
9樓:巜跑啊
我們都學過《完璧歸趙》這篇課文,知道秦始皇為了得到趙國的和氏璧,使用了一些比較陰險奸詐的手段,但是最後卻還是沒有成功。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趙國之前,甚至在它被雕刻成為玉璧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和氏璧之所以叫和氏璧,就因為挖掘它,發現它珍貴之處的人,是卞和。
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韓非子·和氏》
在春秋時期有乙個叫卞和的人發現了一塊璞石,雖然它看上去就是一塊很普通的石頭。但是卞和卻始終相信在這石頭裡面有著一塊珍貴的玉石。
所以他把這塊石頭獻給了楚厲王,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工匠沒仔細看,就說是不是寶玉是石頭,於是覺得被戲弄的楚厲王就讓人砍掉卞和的一條腿。
楚厲王死了,後面等到楚武王當大王了,他又去獻寶……沒有想到的是,工匠還是說,那是塊石頭,最後,卞和的雙腿就這樣沒了……
後來,楚武王也死了,楚文王當大王的時候,卞和現在不敢獻寶了,因為他怕那些工匠們有眼不識荊山玉,再把寶玉認錯成為石頭,他可沒有腿可以砍了……
但是,他覺得自己很無辜,也替這寶玉覺得可惜……哭了幾天幾夜,把自己給哭出血淚來……
楚文王知道之後,覺得是因為被砍了腿才這麼難過,沒想到卞和想得更多的卻是,寶玉卻被人看成石頭,自己這麼好心獻寶卻被當成**……
最後,楚文王就讓工匠解石,最後果然得到了一塊寶玉。為了紀念卞和,就把它取名為和氏璧。
當然,這個故事是韓非寫的,但是他更想要闡明的,是帝王治理國家的方法,就好像那璞石一下需要雕琢才能找到。帝王要知人善用,不能讓人好像那寶玉一樣被當成石頭……
楚文王拿到寶玉之後,就讓人進行加工,把它製作成為玉璧模樣,這就是和氏璧的由來。
後來,不知道怎麼的,就到了趙國了,成為趙國的寶物,也發生了後來的「完璧歸趙」事件……但是最後,那和氏璧還是給秦始皇給奪取了。並被刻上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不過,和氏璧做成的玉璽,最後還是失落了,不知所蹤,只留下乙個個傳說……
最後和氏壁到哪裡了 和氏璧最終去哪裡了
後來,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 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 西元前年 李斯在上 諫逐客書 中提到 今陛下鍵灶致崑山之玉,有隨 和之寶。隨 和之寶 即指 做伍隨侯之珠 與 和氏之璧 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璧送給了秦國。從此以後,關於...
誰詳細知道「和氏璧」的傳說,傳說中由和氏壁做成的傳國玉璽如今在何方,有圖片嗎?
e拍 傳說楚國人和氏在楚山上得到了一塊好的玉料,於是和氏帶著玉料給楚厲王看,說這裡有一塊絕佳的美玉,於是楚厲王找來了玉工辨別,玉工就認為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於是楚厲王認為這個人在騙自己,然後就下令把和氏的左腳砍了。楚厲王去世後楚武王繼位,和氏又帶著這塊玉料去見楚武王,武王也找來了玉工,玉工仍然說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