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唐宋詩詞中的異文現象,唐宋詩詞中的文化現象有哪些?

時間 2021-05-07 19:58:44

1樓:夢雪萱

唐詩:1.山水田園詩派

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盧綸、李益

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雲、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於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絕、五律、五古。 代表作:

王維:《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孟浩然:《過故人莊》

2.邊塞詩派

代表人物 高適、岑參、盧綸、李益

特點: 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嚮往與情懷。

代表作:高適:《別董大》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浪漫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明白、順暢、想象豐富、氣勢巨集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獨酌》、《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

4.現實派 代表人物 杜甫

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

宋詞主要派別有婉約派和豪放派

宋詞:1、婉約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姜夔

代表作: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

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後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幹、張孝祥等。

代表作: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張元幹: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巨集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後,由於時代鉅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後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2樓:人生留印

唐宋詩歌分兩種:婉約:李清照,柳永

豪放:辛棄疾,蘇軾

唐宋詩詞中的月亮

3樓:匿名使用者

在眾多吟月古詩詞中,論知名度,我認為排名第一的,當數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第二名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季軍屬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古來詠月詩數量繁多,據說在唐詩中佔了五分之一。而寫得最多的是讚歎月色的皎潔、美麗。比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曹植)。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唐·張若虛)。「鬆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白居易)。「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唐·賈至)。

「有時海上看明月,輾出冰輪疊浪間」(唐·徐寅)。「人吹五更笛,月照萬家霜」(明·謝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宋·晏殊)。

有望月亮而感懷天地之恆久、人生之須臾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

有嘆人情世態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有望月而生繾綣情懷的: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歐陽修)。「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清·袁枚)。「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清·樑章鉅)。

望月而思鄉、思念親人友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唐·徐凝)。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熔金」(唐·劉禹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還有李白詩提到我們重慶,「峨眉山月半輪秋……思君不見下渝州。」

月亮繞地球旋轉數億年,古人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只知道它白亮亮的分外好看。「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怎麼會有月圓、月缺呢?也無法解釋,只能是觀察現象。「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古詩十九首)。

三五明月即是十五的月亮。「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古時沒有望遠鏡,全憑肉眼的直覺和想象,想那月中有宮殿,有桂樹有玉兔,有吳剛有嫦娥;說那嫦娥美女偷食仙藥後飄然飛向冷清寂寞的月宮。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隱)。

同是一輪明月,在古人和今人眼中含義卻不一樣。古人眼中的月,是吟花弄月之月,是風花雪月之月;嫦娥存在於神話中,是虛無的,在「碧海青天」度著冷清寂寞;而今人眼中的月亮,是一個世界各大強國爭相探測的神祕星球;「嫦娥」,成了地球人眼中熱得發燙的「嫦娥一號」。李白詩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的,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同是吟詠月亮,古人只重文學,今人更重科學。

為什麼唐宋時期詩詞那麼好,為什麼唐宋詩詞那麼厲害,後面的朝代就不行了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歡樂與憂愁,而詩詞都是每個時代氣韻風格的承載,唐詩是盛唐的記憶的遺痕,宋詞展現的是時 性的變遷,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喧囂浮躁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完整的複製屬於那個時代的別樣情韻,斯水已逝,人是不能兩次同時跨進一條河的。 唐宋皆為大朝歷時極長,中間時期盡為太平盛...

有關唐宋詩詞的集錦,唐詩宋詞集錦

白居易 啄木曲 莫買寶剪刀,虛費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結錐,徒勞人氣力。我有腸中結,知君解不得。莫染紅絲線,徒誇好顏色。我有雙淚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紅爐火,炎氣徒相逼。我有兩鬢霜,知君銷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錐不能解腸結。線不能穿淚珠,火不能銷鬢雪。不如飲此神聖盃,萬念千憂一時歇。李白...

唐宋詩中的物候,唐宋詩中的物候

中國人用動植物的變化 所謂 物候 來感知季節與時節的變化,古詩詞中比比皆是,俯首即拾,試舉一二。立春前後,東風和熙,斗柄東指 北斗星的斗柄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指向 冰雪開始溶化,紅梅花盛開。昨夜東風轉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立春日賞紅梅 元 元淮 春天已經來臨,已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