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韓愈 歐陽修對中國文學發展的貢獻。並說明兩人在創作上的成

時間 2021-10-14 20:33:06

1樓:匿名使用者

歐陽修與韓愈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對當時經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嚴重危機,保持了較清醒的認識。主張除積弊、行寬簡、務農節用,與范仲淹等共謀革新。晚年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思想漸趨保守,對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和譏評;但比較實事求是,和司馬光等人的態度是不盡相同的。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的領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歐陽修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以散文為最高。蘇軾評其文時說:

「論大道似韓愈,論本似陸贄,紀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但歐陽修雖素慕韓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並不亦步亦趨。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史**、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深入淺出,精煉流暢,敘事說理,娓娓動聽,抒情寫景,引人入勝,寓奇於平,一新文壇面目。他的許多政論作品,如《本論》《原弊》《與高司諫書》《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張,緊密聯絡當時政治鬥爭,指摘時弊,思想尖銳,語言明快,表現了一種匡時救世的懷抱。

他還寫了不少抒情、敘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搖曳多姿。他的《釋祕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懷往事,情深意摯,極為動人;他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諸作,徐徐寫來,委婉曲折,言辭優美,風格清新。總之,不論是諷世刺政,還是悼亡憶舊,乃至登臨遊覽之作,無不充分體現出他那種從容寬厚、真率自然的藝術個性。

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的先聲。他的筆記文,有《歸田錄》《筆說》《試筆》等。文章不拘一格,寫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並常能描摹細節,刻畫人物。

其中,《歸田錄》記述了朝廷遺事、職官制度、社會風習和士大夫的趣事軼聞,介紹自己的寫作經驗,都很有價值。

韓愈他的論說文《原道》、《師說》、《諫佛骨表》、《進學解》,贈序《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遊河北序》,敘述文《張中丞傳》後敘》,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祭文《祭十二郎問》以及傳奇**《毛穎傳》等都是公認的名篇,對後代散文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韓愈的詩也有獨特的成就。他的詩吸收了杜甫詩中某些新的特點,把散文篇章結構用於詩歌寫作,把少量的議論引進詩中,創造出「以議論為詩」「以賦為詩」的獨特風格,但也帶來以文為詩,講才學,發議論。

韓愈還以愛護人才著稱,詩人李賀,賈島都受過他的賞識和教益。他的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闔,奇譬巧喻,形象鮮明,具有多樣性的藝術特色。

文學創作理論上: 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 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並博取兼資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

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提出養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

認為作者對現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

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將他與杜甫並提,有「杜詩韓文」之稱。

2樓:a藍咖啡

如果你問的是歐陽修的詩詞特色的話,歐陽修的詩歌創作.內容上可分三類:(1)反映人民生活和軍國大事的詩歌.

代表作有《食糟民》,《邊戶》等.(2)表現自己仕途中的各種遭遇,抒發自己的坦蕩胸懷和曠達精神.代表作有《戲答元珍》等.

(3)反映民風民俗以及詠物的詩歌.其詩歌總體藝術特色是:風格以平淡為主,但含意深婉,脈絡細密;也有濃烈的議論化和散文化傾向.

歐陽修的詩歌初步表現出了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的特點,已明顯從宋初詩風的侷限中擺脫出來,以較為巨集大的創作格局、暢達健朗的風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時代新風。歐詩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歐陽修的詩歌創作成就雖然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詩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會的黑暗;他還在詩中議論時事,抨擊了腐敗政治。

但他寫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的詩。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總的來看,風格是多樣的。

歐陽修還善於論詩,在《梅聖俞詩集序》中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過很大影響。他的《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 歐陽修的詩歌有兩大特點,一是以文為詩,一是以議論為詩。

歐陽修詩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體為主的短篇之作。這類詩語言淺近自然親切,意脈流暢連貫,對確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詩歌風格有開創之功。精讀作品:

歐陽修 《戲答元稹》《朋黨論》《五代史伶宮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

歐陽修和柳宗元,韓愈等並稱為什麼?

3樓:blackpink_羅捷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

4樓:匿名使用者

唐宋八大家。

^o^希望可以幫到你~

蘇軾的生活寫作背景(完整) 50

歐陽修領導其他詩人一起完成了什麼運動?

5樓:匿名使用者

歐陽修領導其他作家一起完成了詩文革新運動。

____(轉)惡補中國文學基本常識_清晨

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就是古文運動

歐陽修散文的藝術成就及其影響

歐陽修是我國十一世紀中期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詩、詞在北宋文壇上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公認為當時的文壇領袖、古文運動的領導者。尤其是散文的成就,最為突出。他一方面在繼承唐代著名散文作家韓愈、柳宗元、李翱等人的創作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特有風格,同時對於當時以及其後明、清兩代的一些著名散文作家的創作,也具有重大的影響。

中國的散文,自周、秦以來,曾經放射過燦爛的光芒,出現過象左丘明、孟軻、莊周、賈誼、司馬遷、劉向、班固等傑出的作家。但自兩晉、南北朝一直到唐代中期,綺麗**的駢儷文盛行,使文風受到重大的破壞。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的唐代古文運動,可以說是一場重大的文藝改革。

所謂古文運動,就是恢復古代的散文創作,以區別於當時的駢文。韓愈、柳宗元在這次運動中著有很大的功績。

歐陽修在北宋中期所領導的新古文運動,可以說是唐代韓柳古文運動的繼續。在宋初西昆體作者楊億、劉大年等繼續提倡晚唐、五代浮華輕靡文風的影響下,宋初文壇一度極端崇尚「窮妍極態」的文風,韓愈的文集早已束之高閣,連名字都很少有人提到。歐陽修和他的同志尹誅、梅堯臣、蘇舜欽等人,便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擔負起文藝改革的重任。

歐陽修在《記舊本韓文後》一文中,記述他少年時從廢書麓中得到韓愈的文集後,如何補綴校訂,廣為宣傳,終於改革文風,達到「學者非韓不學」的盛況。歐陽修平生以韓愈的繼承人自命,當時人也以此評價他。蘇軾就說過:

「歐陽子,今之韓愈也。」(《居士集序》)歐陽修學習韓愈,主要的成就不是在道統上繼承「文以載道」的那一套,而是在散文的創作方面,將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統一起來,強調作品必須有作者個人的特色,藝術風格必須有獨創性,反對因襲模仿。因此他雖然標榜學習韓愈,但能戛戛獨造,自成一家,創造出一種與韓文不同的散文風格。

總的說來,韓文以氣勢雄壯見長,歐文則以情韻優美見長。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有這樣一段話:「歐公文學韓而頗不似韓,此公文之所以能於八家中自樹一幟也。

」這種看法是很中肯的。

韓愈領導唐代古文運動,提倡寫作要「文從字順」,但事實上他有一些作品如《曹成王碑》、《平淮西碑》等,有意識地摹仿尚書等古代經典著作,生吞活剝,讀起來覺得詰屈聱牙。柳宗元有一些作品如《晉問》、《起廢答》也還存在較濃厚的六朝駢儷氣息。歐陽修的作品就不同,可以說是完全做到平易自然的地步。

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韓柳猶用奇重字,歐蘇惟用平常輕虛字,而妙麗古雅,自不可及」。自唐代以來的文藝改革運動,在歐陽修的散文裡,可以說是完成任務了。

蘇軾是個什麼樣的人?

7樓:小梅花盜

簡單說蘇軾是一個好人。

8樓:江瀟雨

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籤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

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

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於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遊、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蘇軾散文中議**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如《石鐘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致力提拔後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

「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

「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

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餘問:

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

」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鬱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

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與《祭黃幾道文》等。

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詩文有《東坡七集》,詞有《東坡樂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蘇文忠公詩編注整合》。

蘇軾(1037-2023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2023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

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諡文忠公。

在任地方長官期間,蘇軾關心民眾疾苦,做了許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眾擁戴。蘇軾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學作品標誌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蘇軾是著名詩人,他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蘇軾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他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蘇軾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還是著名的畫家。此外,在農田水利、教育、**、醫藥、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伐樹記 歐陽修 翻譯,歐陽修《伐樹記》 譯文

官署的東面有一個園子,一直以來有很多的野草,都沒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裡,開始開闢已經荒蕪的土地。用糞便澆灌貧瘠的土地,用水澆 灌乾枯的地方,然後種上十幾畦農作物,另外種植了各種花草樹木。正是春天,植物開始有萌芽的跡象。這時守園人給我提出意見,說 這 園子裡生長著樗樹,根莖粗壯,枝葉繁茂。根莖粗壯就妨...

歐陽修苦讀文言文翻譯,歐陽修苦讀 翻譯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

歐陽修的《生查子》,《生查子》歐陽修

生查子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解說 此詞選擇特定環境下的一個特定情節,以強烈的今昔對比的方式,極其簡練地勾勒了一個愛情故事。上片寫去年元夜兩人在黃昏後 月色下的一次甜蜜的約會 下片則寫今年元夜物是人空,留下女主人公獨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