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時期,中國古代的至寶傳國玉璽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時間 2025-07-07 23:30:09

1樓:雙子皮卡丘烏拉

在當時本來被董卓拿到手,然後又被孫策搶奪過去,但是孫策最終因此喪命,最後回到了曹操手中。

傳國玉璽在戰國時期又稱什麼?

2樓:巨集盛巨集盛

每一代國家的全國玉璽在戰國的時候被稱為了和氏璧,也就是當時比較典型的乙個歷史典故。

3樓:網友

被人們稱為是和氏璧,這種東西可以代表皇帝的身份,是皇帝的信物,有特別高的傳承價值。

4樓:今天退休了嗎

戰國時期是沒有玉璽的,戰國時期的玉璽也就是和氏璧。

5樓:古往今來的故事

遠古漢族劉氏圖紋傳國玉璽鬼斧神功渾然天成。

戰國時期的傳國玉璽又被稱為什麼?

6樓:樂樂在此呢

又被稱為傳國璽,是皇上身邊的一種信物,同時也是可以握橋統治六國的,很腔姿多人看見這個東段圓猛西就猶如看見皇帝一樣。

7樓:李佳楠那男

和氏璧,它的形成過程非常的複雜,而且後來在秦始皇手上,後來子嬰把和氏璧給了劉邦。

8樓:雙魚愛仕達

和氏璧。因為戰國時期,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做成的,所以就叫做和氏璧。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哪些人得到過漢朝玉璽?

9樓:網友

孫堅、袁術、劉協、曹操、曹丕。

傳國玉璽的故事,從秦朝開始

10樓:匿名使用者

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為中國古代皇帝的信物,由和氏璧雕成。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獲得和氏璧,秦始皇將其琢為傳國玉璽,命李斯丞相在和氏璧上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秦二世死後,由子嬰把傳世玉璽獻給漢高祖劉邦,授之為「漢傳國玉璽」。王莽篡權後,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璽,皇太后怒,把國璽狠狠砸在地上摔崩了乙個角,王莽讓人用**鑲補,儘管手藝精巧,但寶璽終究留下缺角之痕。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城的孫堅,在井中得一宮女之屍身上有一紅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傳國璽。(見《吳志》)之後孫堅之子孫策將玉璽獻與袁術以借兵馬。孫策用此璽從袁術處換來三千兵將,從而奠定了孫吳霸業之基。

袁術稱帝失敗後,玉璽歸屬曹操。

11樓:匿名使用者

傳國玉璽據說是和氏璧所鑄,傳至西漢末期,王莽篡政,太后用玉璽砸王莽,摔壞一角,后王莽用金鑲補全,此後又稱金鑲玉璽,到了元末,元順帝北逃,帶走了金鑲玉璽,朱元璋重新仿照了一枚,但是這一枚贗品在靖難之役的時候隨明惠帝消失,明成祖朱棣又仿造了一枚,一直傳到清朝。

12樓:匿名使用者

傳國玉璽歷史上沒有,其故事是三國時期附會而成。

13樓:匿名使用者

但野史記載,相傳皇太極大破察哈爾部,察哈爾部的林丹汗獻上了傳國玉璽。皇太極也稱帝了!

簡述傳國玉璽的來歷

14樓:哲哥聊歷史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來歷: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物慶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歷代欲謀帝王罩巨集握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絕則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形成於什麼時期,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形成於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公元前21世紀 一說公元前22世紀 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此時,儘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階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 違天命者 弔民伐罪 ...

漢末三國時期有青龍偃月刀嗎

沒有,三國時期馬鐙還沒出現,在馬上無法使用雙手 在三國時代還沒有出現像青龍偃月刀一樣的長柄大刀。這種偃月刀出現在唐 宋時期,主要是用來操練,以示威武雄壯,並非實戰使用。沒有青龍偃月刀哦 三國志 關羽傳 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紹遣大將 軍 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

從中國古代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成語小故事,你那答案行不

1 東床坦腹,東晉時期,書法家王羲之年輕時很有才華,太尉郗鑑很器重他,想把女兒嫁給他,於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導求親。王導領來人到東廂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獨自敞著衣服,露著肚子躺在東床上吃東西。來人回去向郗鑑彙報說東床坦腹的就是。2 孫康映雪,晉代孫康因為家貧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他覺得非常可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