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關於寧夏民間的歷史故事,傳說

時間 2025-07-16 12:10:03

寧夏銀川有哪些典故?

1樓:網友

塞上明珠銀川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它還有乙個動聽的名字——鳳凰城。為什麼又叫鳳凰城呢?因為這裡流傳著乙個美麗的傳說:

鳳凰又叫火鳥、不死鳥。鳳凰每次死後,周身會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盤」。如此週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之稱。

據說鳳凰是幸福鳥,**有鳳凰,**就有幸福。鳳凰七姐妹住在江南的一座高山上,常常為人們造福,所以江南很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人們過著富裕快樂的日子。而那時的寧夏,地薄人窮,長年乾旱,住在這裡的各族人民辛勤地勞作,還是改變不了貧窮。

幸福鳥的事情,傳到了寧夏,百姓們日夜盼望鳳凰飛到寧夏來為當地造福。大雁被大家的誠心所感動,便自告奮勇,飛向江南,將寧夏百姓的心聲告訴了鳳凰。鳳凰知道這些情況後,坐在一起商量,最小的七妹決定要到寧夏去看看,姐妹們知道拗不過她,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

七妹走時山林裡的百鳥和江南的百姓一起來送行,還給寧夏的人們送了很多禮物。

鳳凰七妹由大雁領路,駕著一朵紅雲,朝寧夏飛來。不一會兒,就飛到了六盤山。守在這裡的百姓見天空中飄來了紅雲,認為這是吉祥到來的徵兆,於是人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地慶祝起來。

鳳凰來到寧夏後,一刻也不願停歇,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又飛到了西。她看著眼前的情景驚歎道:「啊!

這麼大一片平川,怎麼會幹得都裂開了縫啊?」於是她開始這兒劃一道,那兒劃一條,她劃過的地方都變成了一條條淌水的渠道,渠口就連著黃河。

寧夏西夏王陵沒久久,銀川平原已經處處是花草樹木,五穀莊稼;牛、羊、馬、駱駝,成群結隊地賓士在草原上;六盤山換上了翠綠翠綠的新衣裳,賀蘭山也變成了青山。

寧夏的山山水水變得和江南一樣美麗了。鳳凰心想:「這裡的人民勤勞善良,我就留在這裡不回去了。」她把寧夏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和各族人民一起耕耘著土地,餵養著牲畜。

2樓:爽歪歪

銀川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水洞溝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和遺物表明,早在原始社會時期這裡就有人類活動。春秋戰國時期(約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21年),寧夏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蒙恬率30萬大軍在此戍邊,境內修築了聞名世界的秦長城,還興修了著名的秦渠,開創了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到漢代,這裡的農耕經濟已相當繁榮。漢成帝陽朔年間,建北典農城,為銀川建城史揭開了第一頁,迄今逾2000多年。

漢武帝劉徹曾兩次巡視寧夏,向境內移民70萬,農業灌溉有了進一步發展。唐高祖儀鳳三年(西元678年)建懷遠新城,即今銀川興慶區所在地。唐安史之亂後,太子李亨進入寧夏,在靈武登基稱帝(即唐肅宗)。

當時,銀川已成為中國東西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農業發達,相當富庶。西元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首領李元昊在此築壇受冊,即皇帝位。

當時的西夏疆土包括寧夏、甘肅大部、陝西北部、新疆東部等中國西北的廣大地區,與宋、遼、金政權對峙達189年。元滅西夏後,於1288年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地名。此後,銀川一直是歷代王朝的戍邊重鎮。

3樓:網友

相傳古時候賀蘭山抄飛來的乙隻鳳凰,bai

看到這裡黃河橫貫、麥浪翻滾du,一zhi

片風光秀麗的江南景象。不忍dao離去,竟化身為一座美麗的城市——銀川。東門外的高臺寺是鳳凰的頭,鳳凰頭捱到黃河邊;高臺寺旁邊有兩眼井,是鳳凰的眼睛;鼓樓是鳳凰的心臟;西塔和北塔是鳳凰的兩隻爪子;西馬營湖泊相連,林茂草密,花團錦繡,那是鳳凰的尾巴,一直拖到賀蘭山麓。

4樓:吳二元

銀川市位於黃河上。

bai遊寧夏平原中du部,是中國歷史文。

zhi化名dao城。1958年10月,寧夏內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容自治區首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塞上明珠」。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它還有乙個動聽的名字——鳳凰城。

皖南民居的建築特色歷史傳說及民間故事

今年的冬天沒有下雪 1 皖南民居的建築特色 粉牆黛瓦是徽派建築的突出特點。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牆的功能,能阻斷火災蔓延。徽派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徽派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簫灑舞劍 黃河的故事 1.黃河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之內,指 射 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頭一冒紅,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過一家員外的花園。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過那花園,看見牆頭上一個十 歲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著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隻手鐲就躲到...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 神話傳說 歷史人物故事

李大釗,對不起啊,我只知道一個 相傳在很多年前,黃河在這裡決了一次口。人們費了幾年功夫才把決口堵住。堵口修堤的老百姓不少是災民,早已無家可歸,等把黃河水堵住,有的乾脆不走啦,住在堵口修堤時蓋的臨時草菴裡。他們在這裡開地耕種,成家養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叫貴家莊。又過了好些年,從滎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