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餖飣小儒」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然也」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7-07 09:10:07

1樓:

dòu dìnɡ

餖飣(餖飣)

zdic.net 漢 典 網

1.將食品堆迭在器皿中擺設出來。 宋 郭應祥 《好事近·丁卯元夕》詞:

「客來草草辦杯盤,餖飣雜蔬果。」 明 唐寅 《桃花塢祓禊》詩:「穀雨芳菲集麗人,當筵餖飣一時新。

」參見「 飣餖 」。

2.將食品混雜。 清 謝道承 《冬筍》詩:「品格遠膏腴,烹餁戒餖飣。」

3.指多而雜的食品。 清 昭連 《嘯亭雜錄·平定回部本末》:「吾出 肅州 時,有送酒餚者,所餘餖飣,今尚貯皮袋中。」

4.比喻雜亂;雜湊堆砌。 宋 王觀 《慶清朝慢·踏青》詞:

「晴則個,陰則個,餖飣得天氣有許多般。」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俞園假山》:「峰之大小凡百餘,高者至二三丈,皆不事餖飣。

」5.比喻文辭的羅列、堆砌。 明 胡應麟 《詩藪續編·國朝上》:

「第詩文則餖飣多而鎔鍊乏,著述則剽襲勝而考究疎。」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史記》:「 臧氏 之學,頗嫌餖飣,繁而寡要。

」 胡適 《文學改良芻議》:「餖飣獺祭,古人早懸為厲禁。」

6.比喻因襲、雜湊文辭的人。 清 王夫之 《姜齋詩話》卷二:「立門庭者必餖飣,非餖飣不可以立門庭。蓋心靈人所自有,而不相貸,無從開方便法門,任陋人支借也。」

餖飣小儒,比喻因襲、雜湊文辭的人。

2樓:匿名使用者

餖飣 dòu dìnɡ

〈書〉①供陳設的食品。

②比喻堆砌詞藻。

餖飣小儒

拘泥於章句, 把思維納入狹小的籮筐的讀書人.

3樓:匿名使用者

「餖飣小儒」:舞文弄墨,沒有實幹才能,充當看客的人.

韓愈有詩;「或如臨食案,餚核紛飣餖。」可見當時饅頭是作為供觀賞的看席。但「餖飣」指的是點心之類

岳珂有《饅頭》詩:「幾年大學飽諸儒,薄枝猶傳筍蕨廚。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枚白蓮膚。芳馨正可資椒實,粗澤何妨比瓠壺。老去牙齒辜大嚼,流誕才合慰饞奴。」

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

《陋室銘》「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什麼意思?小儒

4樓:南邕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裡。上:長到;入:映入。

《陋室銘》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譯文: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

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裡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

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

有什麼簡陋的呢?

銘是古代一種刻於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於****與警戒自己。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題意,作者託物言志,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銘》即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

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5樓:miss羅蘭蘭

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文言文中的「然也」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中然也的意思為:是的,肯定的意思。

基本字義:

然1、對,是:~否。不~。不以為~。

2、以為對,答應,信守:~納(以為對而採納)。~諾(許諾,信守諾言)。

3、這樣,如此:當~。~後。~則。

4、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b.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5、用於詞尾,表示狀態:顯~。忽~。飄飄~。

6、古同「燃」。

也1、副詞,表示同樣、並行的意思:你去,我~去。

2、在否定句裡表示語氣的加強:一點兒~不錯。

3、在複句中表轉折意:雖然你不說,我~能猜個**不離十。

4、文言語氣助詞(表判斷;表疑問;錶停頓;形容詞尾)。

5、表示容忍或承認某種情況:~罷。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然,燒也。從火,肰聲。或從艸難。

白話版《說文解字》:然,燒烤。字形採用「火」作邊旁,「肰」聲旁。這是「然」的異體字,採用「艸」作邊旁,採用「難」作聲旁。

相關組詞:

1、自然:不勉強;不侷促;不呆板:態度很~。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

2、然而:連詞。但是;可是。對上文表示轉折:試驗失敗了,~他並不灰心。

3、悄然:形容憂愁的樣子:~落淚。

4、偶然:不經常,不是必然的:~來一次。

5、猛然:忽然;驟然:~回頭。~一驚。

7樓:匿名使用者

然,本意是樣子,也,語氣詞,然也然也兩個重疊意思是就是這樣的啊,的確是這樣的啊。

有贊同的韻味。

焉的意思

(1)兼詞,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焉:在其中)

②不復出焉.(焉:從這裡)

(2)疑問代詞,**,怎麼.例:

①且焉置土石?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3)作語氣助詞,用於句末.例:

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②今其室十無一焉。

(4)作詞尾,相當於「然」、「.的樣子」.例:

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5)相當於「之」.例:

①謹食之,時而獻焉.(焉:它,指蛇)

②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

8樓:冉遊召雍

①《動》燃燒。後來寫作「燃」。賈誼《陳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謂之安。」

②《代》這樣;那樣。《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形》是的;對的。《齊桓晉文之事》:「王曰:『然,誠有百姓者。』」

【又】《形意動》認為……對的。《促織》:「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

④《詞綴》用在形容或副詞後,表狀態,可譯為「……的樣子」、「地」,也可不譯。《捕蛇者說》:「蔣氏大戚,汪然出涕。

」《石鐘山記》:「森然欲搏人。」《蘭亭集序》: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⑤《助》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後,與前面的動詞「如」、「若」、「猶」等呼應,表示「(像)……一樣」。《登泰山記》:「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核舟記》:「其人視端容寂,若茶聲然。」

⑥《連》然而;但是。《鴻門宴》:「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9樓:沒囿叻結局

「然也」的意思:然,本意是樣子,也,語氣詞,肯定的意思。也有否認的意思,主要看前句。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需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

20世紀之後,在中國,文言文的地位逐漸被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10樓:匿名使用者

「然也」在文言文中大多數是指「這樣、如此」的意思。

與「然也」相關的古文

父利其然也。——王安石《傷仲永》

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蘇軾《前赤壁賦》

蘇軾的容色憂愁悽愴,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為什麼這樣呢?」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佚名《學弈》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奚以知其然也?——莊周《逍遙遊》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

教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這是教育使之如此。

「然」在文言文中都有什麼意思,然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花德文香 然r n 連 但是,然而 虎 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 柳宗元 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 項羽本紀 又如 然且 然而 尚且 然如 然而 雖然。表示讓步關。如 然是 雖然 然雖 雖然 於是孔子曰 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靈公曰 善。然不伐蒲。史記...

文言文中 減 的意思,掉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弱於,比不上。例如 不減當年 掉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省在文言文中什麼意思 當 省 讀作 sh ng 時,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1 王宮禁署,禁中。例 禁臺省中,連闥對門。左思 魏都賦 2 官署名稱。例 投詞院直至省,將冤屈叫幾聲,訴出咱這實情。陳州糶米 3 行政區域名。元代 置中書省,於各路設行中書...

文言文中「嘗」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麼意思?

青山一尾魚 嘗動詞義 1 形聲字。從旨尚聲。旨 滋味美。本義 辨別滋味 品嚐。天子乃以雛嘗黍。禮記 月令 臣先嚐之。禮記 曲禮 不敢嘗。論語 百鬼迪嘗。漢書 禮樂志 嘗其旨否。詩 小雅 甫田 2 嘗試。嘗,試也。小爾雅 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人,若何?左傳 襄公十八年 3 經歷。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