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同笑州蔽一天同一時間碰州,例如夏至跡毀的正午(當地的時間),不同緯度的兩點,測定太陽高度角(即同樣長度的豎直標杆的影長),再根據兩地間距離,可算出地球的半徑,也就知道了周長。
地球的赤道周長是多少
2樓:小嚯嚯
地球的赤道周長是:大約公里。
地球赤道直徑公里,極直徑公里,地球的赤道周長大約為公里,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雖然說地球很巨大,但在茫茫宇宙中,它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與其他更巨大的星球相比,地球只能算是個「小字輩」。
更有趣的是,由於太陽、月球及其他幾大行星的引力影響,還有地球在不停自轉的緣故,地球的形狀每年都在發生著極其微小的變如困化。雖然這種變化用一般的儀器是無法測出來的。
赤道附近的奇觀:
被譽為「赤道雪峰」乞力馬扎羅山位於赤道附近的坦尚尼亞東北部。
在赤道附近「冒」出這一晶瑩的冰雪世界,世人稱奇。酷熱的日子裡,從很遠處望去,藍色的山基賞心悅目,而白雪皚皚的山頂似乎在空中盤旋。常伸展到雪線以下飄渺的雲霧,增加了這種幻覺。
山麓的氣溫有時高達59℃,而峰頂的氣溫又常在零下34℃,故有「赤道雪峰」之稱。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乞力馬扎羅山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沒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這樣一座覆蓋著白雪的山。
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享有「非洲屋脊」美譽。由於它地處赤道附近,其頂部終年積雪,它以「赤道雪峰」而聞名世界。然而,科學家預言,蔽備15年後它將名不符實,因為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巨集橡毀下去,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的冰雪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消融殆盡。
地球赤道周長
3樓:生活常識愛分享
地球的赤道周長是千公尺。赤道是地球表面上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為,赤道周長為。
它將地球分為兩個半球,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這是緯度劃分的基線。赤道的緯度是0°,這是地球上最長的平行線。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赤道在地理上的意義。
赤道是低壓區,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從赤道兩側吹向赤道,驅動赤道南北兩側的海水從東向西流動。北部稱為北赤道暖流,南部稱為南赤道暖流。
當赤道暖流到達海洋西海岸時,被陸地阻擋,一小部分轉向東方形成赤道逆流;它們大多亮搭受地轉偏轉力的影響,沿海岸流向高緯度,並被中緯度的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移。當它讓兆們到達海洋東海岸時,其中一敬滑拿些沿著大陸西海岸轉向低緯度,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沿大陸西海岸向高緯度彎曲,形成極地環流。
地球赤道周長
4樓:小du趣談時事
地球赤道周長是千公尺。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是千公尺,周長是千公尺,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也是地球上行叢的零度緯線。一年當中,赤道有兩次太陽直射,所以赤道地區屬於熱帶,終年天氣炎熱,氣溫很高。赤道的圓心與地心是重合的,它也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圈,全長4萬多千公尺。
赤道地貌氣候
赤道為低氣壓區,由赤道兩側吹向赤姿帶歲道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驅動跡睜赤道南北兩側的海水由東向西流動。北面的稱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稱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達大洋西岸時,受陸地阻擋,其中一小股回頭向東形成赤道逆流。
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的緯度流去,至中緯地區受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流。當它們到達大洋東岸時,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構成極地環流。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赤道。
地球赤道一週的長度是多少公尺?
5樓:機器
分類: 教育/科學 >>科學技術源運。
問題描述:解析: 地告猛球赤道的長度是4萬公里雹友梁,它的直徑是萬公里。
地球赤道一週的長度是多少?
6樓:機器
分類: 理工學科。
解析: 赤道。
給地球模擬的畫上經線跟緯線,經線是從南極到北極的線,緯線是跟經線垂直的圓圈,把地球等分為兩份的那一根叫赤道。也就是最中間的緯線。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長約40700公里。如果把地球看做乙個絕對的球體的話,赤道距離南北兩極相等,是乙個大圓。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
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 **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現代天文學家稱為天球赤道。漢唐間以赤道為觀測星宿的座標,至唐始改用黃道。
漢書。天文志》:「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
立夏、夏至,南從赤道。」《後漢書。律曆志下》:
黃道去極」劉昭注引漢張衡《渾儀》:「赤道橫帶渾天之腹,去極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書。
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唐孔穎達疏:「正當天之**、南北二極中等之處謂之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
現代一般指地球赤道,即環繞地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清徐繼畲《地球志略》:「地球從東西直剖之,北極在上,南極在下,赤道橫繞地球之中,日馭之所正照也。
清黃遵憲法《以蓮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轉,赤道逼人寒暑變。」
赤道是物種的製造廠。與其他未能這麼幸運地享受到這一地理位置優勢的物種相比,赤道動物簡直是生活在乙個近乎完美的環境中,無論從溫度、溼度還是從可獲取的食物來看,都是如此。生活在這片樂土上的唯一不利因素,就是要與地球上半數以上的物種分享資源!
在赤道,動植物比其他地方的動植物長得更快、更大,而且外形更怪異。赤道地區的陽光是地球上最強勁的能量。由於這裡的陽光使海洋大量蒸發,這種衝擊會在這樣乙個大範圍中形成溼度柱,進而形成風和潛流,而風和潛流隨後會最終給位於異常遙遠的地方的生命提供能量。
赤道經過的第一級海陸地形。
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赤道經過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諾魯、吉里巴斯、厄瓜多尔、哥倫比亞、巴西、加彭、剛果(布)、剛果(金)、烏干達、盧安達、肯亞、索馬利亞、馬爾地夫。
赤道的周長是有多長?
7樓:鯊魚星小遊戲
赤道的周長為40076千公尺。分析:赤道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
赤道是一根人為劃分的線,它不是真實存在的。緯度為0度,將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周長為40076千公尺。
一、體積:1,0832億立方千公尺。
二、赤道周長:40,076千公尺。
三、子午線長度:40,009千公尺。
總體來看,從兩極到地球中心的距離為6,千公尺);比從赤道上到地球中歲或心的距離短。扁率為1/298。赤道一帶稍微凸出神嫌,赤道本身也有點扁,南北半球也遊雀手不對稱,加上表面凹凸不平,應該說地球是乙個不規則的球體。
不過由於地球體積龐大,這些表面的起伏和整體比起來仍極其微小,所以在太空中看,仍是乙個圓球。但如降到低空,透過大氣和海洋,這時看到的固體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猶如乙個幹皺了的蘋果。
地球赤道周長是多少
8樓:妖妖小怪書
4萬千公尺。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多項指標去描述。現告訴你一些指標的數量。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千公尺; 地球的赤道半徑為千公尺; 地球的極地半徑為千公尺; 地球的平均密度為次方)千克/立方公尺; 地球的質量為次方)千克; 地球的體積為次方)立方千公尺; 地球的表面積為次方)平方千公尺。
大家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千公尺的土地,山川錦繡,地大物博。從我國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或最東端到最西端,直線距離都有5000千公尺左右。如果徙步旅行的話,按每天走50千公尺計算,從東端走到西端或從南端走到北端,都要走上100多天。
我國的領土夠遼闊廣大的了吧?可是它只佔了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二左右。 如果以每天50千公尺的速度做一次環繞地球的旅行,要走多少天呢?
需要兩年兩個月的時間!即使是坐上每小時航行800千公尺的飛機,沿赤道線繞地球飛行一圈,也要50小時! 地球的表面積到底有大呢?
請看下面一些數字:地球的赤道周長40075千公尺,地球的經線周長40009千公尺,地球表面的總面積51000萬平方千公尺。 這個51000萬平方千公尺是個什麼概念呢?
還是拿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些地域來對比一下吧:世界上最大的洲――亞洲的面積,只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九;而英國的國土面積,還不到地球表面積的兩千分之一呢!
9樓:匿名使用者
赤道周長: 約40076千公尺。赤道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熱的地方。
赤道是一根人為劃分的線,它是不真實存在的。緯度為0度。將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
10樓:佛昂然粟慈
赤道是通過地球中心垂直於地軸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圓圈,它像一條金色的腰帶,把地球攔腰縛住,並把地球平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南北緯度的起點(
即零度緯線,也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圈。
全長40千公尺(相當於8萬多華里),所以住在赤道上的人能夠"坐地日行8萬里"。一架時速為800千公尺的噴氣式飛機,要用50小時才能飛完這段距離。
古人是怎樣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怎樣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最簡單的例子是航海例項 環繞一週回到原點,星象相同以及在海中看遠處的船直面而來都是先看到帆最後看到船身的,說明大地不是平的,而是有弧度。公元前3世紀,亞歷山大學者埃拉托色尼首創子午圈弧度測量法,實際測量緯度差來估測地圓半徑,最早證實了 地圓說 稍後,我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在 渾儀圖注 中對 渾天...
古人認為地球是什麼樣的,古人說的死脈是什麼樣的?
秋梵念夢 古代,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對地球的樣子曾流傳過許各傳說和神話,人類只能通過簡單的觀察和想象來認識地球。例如,中國的古人觀察到 天似穹窿 就提出了 天圓地方 的說法。西方的古人按照自己所居住的陸地為大海所包圍,就認為 地如盤狀,浮於無垠海洋之上 大約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希臘學者們試圖通過自然...
古人為什麼說地球是方的,為什麼古人會認為地球是圓的,而天是方的嗎
中國古代 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印度古代 地球像塔,第一層是海,第二層是大地,第三 層是天.歐洲古代 地球是個正方體,古老的 蓋天說 認為 天圓地方 一些人想像中的地是平的,像一個大托盤,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著.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提出的 渾天說 認為 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