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之」作為指示代詞的句子有哪些

時間 2021-05-07 19:59:14

1樓:

第三人稱代詞 上古漢語的第三人稱代詞很不發達。嚴格地講,上古漢語之中並沒有與現代漢語「他」完全相當的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之」、「其」、「厥」、「彼」等雖然可以充當,但指示性仍很強。

因此,先秦漢語中,第三人稱代詞很少作主語。現代漢語中需要...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哪些?

2樓:餓咯哦模具

文言文中「之」[zhī]

1.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閒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饕餮之徒[ tāotièzhītú]

比喻貪吃的人。

造句:你就是一個饕餮之徒。

一念之差 [yīniànzhīchā]

念:念頭、主意;差:錯誤。一個念頭的差錯(造成嚴重後果)。

造句:世間孽子、孤臣、義夫、節婦,其賢不肖往往只在一念之差 。

不舞之鶴[bù wǔ zhī hè]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造句:方宰淄時,鬆裁弱冠,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

唐虞之治[táng yú zhī zhì]唐虞:唐堯、虞舜,傳說中的古代聖帝賢君。舊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樂的理想時代。

造句:吳楚材等尾批『誰謂唐虞之治,不可見於今哉。

趨之若鶩 [qūzhīruòwù]

趨:快走;鶩:野鴨。象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

造句:京外的**,那個不趨之若鶩呢。

"之"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3樓:蒙夢山環蝶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計。不速~客。莫逆~交。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閒視~。

5.代詞,這,那:「~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

7.往,到:「吾欲~南海

4樓:匿名使用者

之可以表示1.動詞2.代詞3.助詞(望採納,☺️☺️☺️謝謝)

5樓:匿名使用者

x chromosome?

6樓:匿名使用者

1補充音節

2的3主謂之間無實意

4代詞5表示對地點,時間的限制

6賓語前置標誌

7定語後置標誌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哪些

7樓:直到遇見你天蠍

之1.用作代copy詞,又分幾種情況:

bai(一)可以代人、代物du、代事。zhi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dao「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輮使之然也。(《勸學》,代物,作兼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二)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二)結構助詞,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

8樓:柳念露鐵晗

一、作助詞用。,相當與"的"

二、作代詞用:.如果我們.他們.這樣.那樣

三、作動詞用,相當於「到」、「往」、「去」:

古文中的「之」字的意思有哪些?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求文言文中句式詳解,文言文中,有哪些特殊句式 求詳解

判斷句 1.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 也 字幫助判斷。2.在主語後面用語氣詞 者 字表示停頓,然後再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 也 字。3.判斷句謂語前面常用副詞 乃 字加強肯定。4.用 非 表示否定判斷 敘述句 常用字 矣 焉 否定句 否定詞包括 不 弗 毋 勿 未 否 無 莫 疑問句 疑問詞包括 誰 孰 何 ...

凡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句子, 凡 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解釋

凡 f n 副 1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範形。本義 鑄造器物的模子。引申義 凡是,表示概括 2 凡是,一切 all 凡,皆也。廣雅 凡,數之總名也。三蒼 深察名號,凡者,獨舉其大事也。號凡而略,名目而詳。春秋繁露 凡有辜罪。書 微子 鄭注 猶皆也。凡內女之有爵者。周禮 春官序 凡所應有。虞初新...

文言文中,之有幾種用法,“者”在文言文中有幾種用法?

跋涉及其中國家 助詞 指人 物 事 時 地等.的 的 人 東西 事情 例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用在數詞後面,譯為 個方面 樣東西 件事情 例 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用作 若 似 如 的賓語,譯為 的樣子 例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放在後置的定語後面,相當於 的 例 頃之,煙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