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江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三國演義裡的江東在哪裡

時間 2021-05-07 20:01:38

1樓:列國遊俠

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即今蘇南、浙江北部及皖南部分地區以及今江西贛東北(東部)稱作江東。《史記·項羽本紀》: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幹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古人於地理以東為左,西為右,故江東又稱江左,今江西省則稱江右。

2樓:匿名使用者

江左、江東——長江在蕪湖、南京一段,自南而北,折向東流,江南地區在這段江流之東,故名江東。古人於地理以東為左、西為右,故江東又稱江左,今江西省則稱江右。

三國演義裡的江東在**

3樓:匿名使用者

江蘇、浙江、江西一代。當時東吳的首都就是在南京,原來叫秣陵,

4樓:匿名使用者

江東現在就屬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這大部分就是 張紘死的時候勸孫權遷都建業。 就是在浙江一帶

5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管長江下游叫江東,因為長江在江西境內為縱向,所以東邊就叫江東。

新三國演義裡的江東81縣是指現在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劉】蜀國:益州:治所 雒(luò,川廣漢市,後綿竹,再成都) 轄區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及鄂、甘各一隅。

【曹】魏國: 司隸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陽市東)轄區,今陝中部,秦西南部及豫西部。

稱為「司州」。   豫州:治所 譙(qiáo,皖亳縣)轄區,今豫南部、東部、皖北部、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

   兗州:治所 昌邑(今魯金鄉縣西北)轄區,今山東西南部,豫東部和蘇西北角。   徐州:

治所 郯(tán,魯郯城縣西南)轄區,今魯東南部,蘇北部及皖東北角。   青州:治所 臨錙 轄區,今魯北部及冀東南西角。

   涼州:治所 隴(甘清水縣北) 轄區,今甘東東部。   幷州:

治所 晉陽(太原市西)今陝北部,秦大部及內蒙之一部。   冀州:治所 鎬(hào)(冀柏鄉縣北)轄區,今冀西南部。

   幽州:治所 薊(jì,北京城西南)。轄區 今冀北部,遼、吉各一部。

【孫】吳國:揚州:治所 歷陽(皖和縣,後遷壽春) 轄區 今蘇南部、皖中南部,浙、閩、贛三省。

   荊州:治所 漢壽(湘常德市東) 轄區 今豫西南部,鄂、湘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 交州:

治所 廣信(桂梧州市)。

7樓:

孫權佔據揚州

揚州轄郡、國六,縣九十二。治所歷陽,在今安徽和縣。漢末移治壽春,在今安徽壽縣。轄境相當於今安徽淮河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

81縣應該有誤。《三國演義》中寫的是81州,那也是明朝時的說法了

8樓:90後丿噯

浙江、福建、江西三省,江蘇三分之一是江東的,其他是曹操的,具體的要看地圖的,大概是這樣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江蘇、浙江和湖北的一部分!~

三國演義 裡面曾經提到過的江東 也就是吳國 是現在的哪些省?

10樓:

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東部地區,越南的北部地區,江西,湖南,貴州東部地區。安徽南部地區,湖北南部地區,重慶市南部地區(以長江為界)

其中廣西與貴州大致就是當時的荊州吧

直接上地圖了....

11樓:

三國演義 裡面曾經提到過的江東 也就是吳國 是現在的哪些省答.靠南方 有以下的城市

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東部地區,越南的北部地區,江西,湖南,貴州東部地區。安徽南部地區,湖北南部地區,重慶市南部地區(以長江為界)

其中廣西與貴州大致就是當時的荊州

不過具體的只能說是南方的 西南方向!!

12樓:駿馬嘶風

三國中提到江東是指長江下游東岸,即長江以東地區,因為長江在江西九江到江蘇南京一段是自南向北流的(看看地圖上長江的流向就明白為什麼叫江東了),所以該地區被稱為江東或者江左。包括現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江西等地,這是當時吳國的主要轄區。宋代詞人李清照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還有「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成語都出於三國故事。

項羽兵敗,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自刎烏江,此處的烏江就是今安徽和縣東北、蘇皖界上的烏江鎮。

樓上說三國時期江東竟然包括兩廣和貴州,還遠到越南北部,再往南連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都統一算了。網上隨便複製的東西真的會誤導觀眾,請查證。

13樓:無風鈴

同意樓上的話。

順便補充下,在三國時期。江南分為揚州、交州以及荊南四郡。交州是東吳後來奪取的,荊州是呂盟奪取的。

而東吳早期的發家地是揚州,也就是孫策打下來的揚州大部分地區。以長江為界,地處長江東南面,所以稱江東或江左。

其實通過當時三國各自對全國州的佔領數目也可以看出魏國的強大。

東吳佔領揚州、交州和荊州5郡,而交州的人口是相當少的。

蜀漢佔領整個一益州,只有一個州最可憐。

剩下的幽、並、冀、青、徐、兗、豫、雍、涼、司隸以及荊州北三郡都屬於曹魏的管制下。曹魏如果不強大才是怪事呢。至於地圖上南方的面積是很大,可惜都是無人之地。

古時候人口才是根本。而中原才是王道之地。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域有大小之分,主要指蕪湖 南京一帶,也可指以蕪湖為軸心的長江上下游南岸地區,文化意義上也包括江北臨江的滁縣、六合、來安等地,即今皖南、皖東、蘇南、浙江北部以及今江西贛東北(東部)稱作江東。《史記·項羽本紀》: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

三國時候江東在哪?

15樓:

江東,又叫「江南」,「江右」。特指長江下游的東南岸一帶。

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所指區域有大小之分,主要指蕪湖、南京一帶,也可指以蕪湖為軸心的長江上下游南岸地區,文化意義上也包括江北臨江的滁縣、六合、來安等地,即今皖南、皖東、蘇南、浙江以及今江西贛東北(東部)稱作江東。

大致上是今天的安徽東南部(如蕪湖),江蘇南部(長江以南)(如南京、鎮江、江陰等地),上海市,江西省北部(如九江、南昌等地),以及浙江省大部。

比如周瑜當過巢縣長,孫權守過宣城,都是在安徽

16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東吳的首府在建鄴也就是現在的南京,你從地圖上看,剛好的長江的東面,所以叫江東,當時大致位置在淮河以南長江以東這塊大致是江東的地盤,三國演義,東吳緊貼荊州嘛,大概就是贛江以東這塊地區就是東吳了,因為地域劃分一半都是以山川河流的。不然城很難守。

17樓:長風盤雲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長江在流經安徽境內時,由原來的自西往東流轉為自南往北流,尤其是在蕪湖市轉向最為明顯,所以以東為江東。三國時,江東為孫吳所轄

18樓:愛蘭眚

長江以南江蘇安徽南部浙江一帶就是那時候的江東

19樓:自說文史

在今天江蘇浙江一帶,統稱為江東

三國演義裡面的上庸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20樓:空白

三國演義裡面的「上庸」是現在的湖北竹山縣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析漢中郡置,屬荊州,治所在上庸縣(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上庸郡轄北巫、安樂、武陵、安富、微陽5縣。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即曹丕黃初元年),孟達降魏,襲劉封,劉封逃回蜀國,魏合併房陵、上庸、西城3郡為新城郡。

228年(太和二年) 魏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3縣為上庸郡,治上庸。

230年(太和四年),撤上庸郡併入錫郡。

237年(景初元年),分魏興郡之微陽縣和錫郡之安富、上庸2縣併為上庸郡。嘉平年間又撤上庸郡,至259年(甘露四年)復置。

21樓:音閱鎮

三國上庸具體有多大,在現在的什麼位置?劉封在劉備集團地位如何

22樓:匿名使用者

上庸為古代地名。漢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據《尚書。

牧誓》記載,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會同巴師八國,共同伐紂,戰於牧野。庸國位居八國之首。春秋中期,「唯庸人善戰,秦楚不敵也」。

公元前611年,庸國趁楚國災荒,起兵東進,不料反被楚莊王聯合西部的巴國、秦國所滅,國土被楚、秦、巴三國瓜分。成語「庸人自擾」因此而來。此後,楚人吸收庸國的先進文化,國力大增。

梁啟超曾就此評價說:「楚莊即位三年,聯秦、巴之師滅庸,春秋一大事也。」

三國演義裡的孔時過江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3樓:東吳孫休

《三國演義》的孔明過江東主要內容是舌戰群儒: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併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

聽說劉備到你家裡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麼主意呢?

諸葛亮心裡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

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巨集圖大計,等閒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

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後,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24樓:一葉之秋

好的?????,我謝謝?你了?‍♀️?‍♀️?‍♀️?‍♀️??‍♀️?

三國演義裡的趙雲,三國演義裡的趙雲與真實的趙雲有什麼區別?

安迪布蘭頓大人 演義中的趙雲 趙雲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趙雲幾進幾齣,殺得曹軍聞風喪膽。保護劉禪和甘夫人安全脫險。劉備入西川,趙雲隨諸葛亮 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子龍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在演義中,趙雲英武瀟灑...

三國演義裡趙雲的詳細資訊和事件,三國演義裡的趙雲

輕靈觸動 三國演義 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 張飛 馬超 黃忠五位將軍為蜀漢的 五虎上將 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 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 三國演義 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 近乎完美無缺的。死後被後主追封大將軍,諡順平侯。在 三國演義 中,趙...

《三國演義》中的成語及解釋,三國演義裡的成語

楚青夢 樂不思蜀 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該成語與三國時期的劉禪有關。百步穿楊 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將軍黃忠箭法過人。現比喻善射者,也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初出茅廬 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剛到工作崗位上,缺乏經驗。原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初出茅廬。該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