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趙雲的詳細資訊和事件,三國演義裡的趙雲

時間 2021-11-04 13:49:02

1樓:輕靈觸動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死後被後主追封大將軍,諡順平侯。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衝鋒陷陣罕見敗績,長阪坡救阿斗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七十幾歲時仍為蜀漢先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歷史上的趙雲:

趙雲字子龍,生年不詳,生於大漢13州之一的冀州,常山真定人,因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受到百姓們的推舉和愛戴,在公元191年,率領著常山郡的一些義勇兵,投靠了公孫瓚,隨後就開始和公孫瓚南征北討。

而當時劉備正依附在公孫瓚那裡,遇見趙雲,一番交談之後,覺得趙雲非常的不錯。後來袁紹攻打當時作為公孫瓚部下田凱所佔據的青州的,公孫瓚在就讓趙雲和劉備一起出徵,與袁紹作戰,後來因為趙雲的兄長去世,離開了公孫瓚,劉備非常不捨,但是卻無法阻止趙雲離開。

隨後過了大約7、8年後,在公元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後去投靠袁紹,而趙雲在袁紹的冀州首府鄴城,遇到了劉備,從此就開始追隨劉備,在兩年後,公元202年,劉備投靠劉表,駐守新野,曹操派軍隊來攻,劉備軍擊敗了曹軍,在戰鬥當中,趙雲生擒了敵將夏侯蘭,但因為兩人是同鄉,發小,就勉了夏侯蘭一死。

2樓:遊子逸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於建興七年壽終正寢。景耀四年,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事件:1、單騎救主

單騎救主是指趙雲單槍匹馬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的事情。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兩次,一次是長阪坡之戰,一次是截江救阿斗,分別發生在建安十三年與建安十六年。趙雲的單騎救主的情節常被藝術加工出現在**、評書、戲曲等文藝作品裡。

其實截江救阿斗是趙雲和張飛共同完成的,並且二人有帶領兵馬,所以嚴格來講不是單騎救主,但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民間還是習慣性的將此行為也稱為單騎救主。

2、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是指蜀漢名將里名聲最響、地位最高、能力最強的五位將軍,即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但是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卻在百家講壇欄目裡提出了四虎將之說。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將關張馬黃趙合為一傳,而且僅排在諸葛亮傳之後,列於蜀漢各文臣武將之首。而五位將軍又有虎將之名,關羽、張飛被稱為「熊虎之將」,趙雲被稱為「虎威將軍」,馬超「與翼德並驅爭先」,黃忠「勇毅冠三軍」,可以看出,稱這五位將軍為蜀漢五虎上將,都是有史可據的。而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又先後將五位將軍評為蜀漢的「爪牙」,也就是說,關張馬黃趙就是正史所承認的蜀漢「五爪牙」。

而五虎上將的稱謂也並非是先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之前的《三國志平話》稱其為「五虎將軍」,再往前推,元曲中就已經將這五位稱為「五將軍」或「五兄弟」。不管是「五虎上將」還是「五虎將軍」,其實都只是一個稱謂,一個統稱而已,關張馬黃趙這五人在蜀漢也絕對稱得上虎將的,非要計較是出自演義還是正史,是沒有意義的。

除此之外,五虎將也是見於民間史料記載中的,包括《山堂肆考》、《歷代名臣錄》,而《四庫全書》的收錄則以清代官方的身份對其做了全面的肯定,也就是說從明清以來,史家是認可五虎將一說的。

3、蜀主八劍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採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取了好聽的名字,並讓諸葛亮在劍上銘字,但劍名卻難考。

三國演義裡的趙雲

3樓:安迪布蘭頓大人

演義中的趙雲:

趙雲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趙雲幾進幾齣,殺得曹軍聞風喪膽。保護劉禪和甘夫人安全脫險。劉備入西川,趙雲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

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子龍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在演義中,趙雲英武瀟灑,武力超群,數次成為孤膽英雄,被劉備贊為「一身都是膽」,是深受我國民眾喜愛的**人物之一。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衝鋒陷陣未嘗敗績,長阪坡救阿斗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

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

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

《三國演義》有贊趙雲詩曰: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阪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應得顯神威。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日戰長阪,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張。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留百世芳。

古風一篇

當年玄德走江陵,路次當陽少甲兵。

忽被曹瞞驅鐵騎,軍民打落盡逃生。

趙雲獨仗英雄氣,捨命渾如落葉輕。

槍攪垓心蛇動盪,馬衝陣勢虎飛騰。

懷中抱定西川主,紫霧紅光射眼明。

斬將奪旗世罕比,擎天保駕功業成。

我來少歇長阪下,斑斑沙草血猶腥。

子龍子龍在何處?仰天長問三兩聲。

全忠全義真稱羨,永遠標題翰墨青。

子龍渾身都是膽是最能形容趙雲的一句話。

4樓:匿名使用者

趙雲:趙雲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士呼其虎威將軍。趙雲原效力公孫瓚,因見其無遠大志向,改投劉備。

趙雲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係為脣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盟;為人剛毅謹細,劉備軍曾俘獲夏侯敦部下夏侯蘭,蘭乃趙雲同鄉,雲知其明於律法,推薦他為軍正,但不安排為自己屬下,其慎慮如此。蜀軍街亭失利後,各處皆損兵折將,唯有趙雲親自斷後,所屬兵將及軍資什物都無甚損失,丞相諸葛亮要把軍隊剩餘物資獎賜趙雲將士,趙雲不受,認為蜀軍兵敗,不應反而受賞,諸葛亮對其德行十分讚賞。昔日平定桂陽後,趙雲任桂陽太守,原太守趙範之寡嫂有天資之色,範欲將寡嫂配趙雲,趙雲認為範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後來趙範果然逃走。

巴蜀初定時,劉備欲將巴蜀田宅分賜諸將,趙雲以霍去病「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之例勸阻劉備分田宅賜將,認為田地應交與百姓耕種,房宅也應歸還百姓,劉備從其言。趙雲為國,不被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後人皆敬其德。

孫權:是三國鼎立時期吳國大帝。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

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擊潰了曹操軍。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臺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甘寧: 吳國的大將。甘寧原來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

公元205年轉託黃祖,黃祖又以凡人畜之,也不重用 。公元208年歸吳見用於孫權,大有作為。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 ,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擊合肥退張遼,百騎襲曹營,智勇雙全,戰功顯赫。

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吳主賞識,被孫權封為西陵太守,拆衝(常勝)將軍。甘寧雖是一名武將,但膽略國人,他曾向孫權提出了吞併荊益,形成蜀頭楚腰吳足的局面,與曹操二分天下這樣一個戰略。

是個角色。

曹操: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但實際上曹操是個很有作為的英雄。

在政治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恢復了中國北方的統一,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曹操的願望是想統一整個中國,但卻在南征孫權遭到挫敗,在赤壁之戰中打敗。

三國演義趙雲的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心中第一武將···趙雲 對於領導者來說,趙雲是一個無可替代的好臣子,他深明大義,忠直無麼,見識高明,謙虛謹慎,任何事交到他的手中,都可以放心,任何堅難有他在身邊,都可以走過去,他是世間最英勇的武將,卻從不如旁人那樣桀驁不馴,他是世間戰功最卓著的武將,卻從不會如旁人那樣爭功奪利,他就象他手中那口青工神劍,雖然鋒利,雖然危險,卻總是安安穩穩的裝在鞘中,直到危急時刻,才脫鞘而出,把光芒照亮天際。

對共同戰鬥的袍澤來說,趙雲是一個無可替代的夥伴,衝鋒時趙雲會衝在前面,你只要掠陣就行了;撤退的時候趙雲會替你斷後,你只要先走就行了,你被包圍地時候趙雲還來救你,你只要還沒死就行了,領功勞的時候趙雲會分你一半,你只要站在他身邊就行了,和他在一起,就可以不用擔心任何事,該想到的,他自然為你想到了。

對普通的士兵來說,趙雲是個可敬的將領,他關心每一個普通的士卒,不會輕易讓任何一個人涉險,他武藝高強,智謀出眾,成熟穩重,從不弄險,更不會為了功勞而用手下的性命來鋪路,趙雲殺人斬將是最多的,打地勝仗是最多的,但他的士卒,卻從來都是消耗最少的。

對於他的後輩們來說,他是最好的良師益友,總是親自垂範,不急不燥,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最寶貴的一切知識都傾心相授,沒有人如他那樣平易近人,沒有人如他那樣真誠無私,沒有人如他那樣如同一個大朋友般親切。

三國演義裡的趙雲,三國演義裡的趙雲與真實的趙雲有什麼區別?

安迪布蘭頓大人 演義中的趙雲 趙雲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趙雲幾進幾齣,殺得曹軍聞風喪膽。保護劉禪和甘夫人安全脫險。劉備入西川,趙雲隨諸葛亮 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子龍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在演義中,趙雲英武瀟灑...

三國演義簡介,三國演義內容簡介(詳細)

三國演義 作為我們的四大名著,它的文學價值不容小覷,而至於裡面的故事是否是真實的?曾經有位學者說過三國是七分真三分假,而水滸是三分真七分假,可見三國大部分的故事是符合歷史的,但是卻有一部分是不符合歷史的,真正的二十四史中陳壽的 三國志 被當成正史。而三國總體來講是羅貫中的一本章回體 比如在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趙雲籍貫,趙雲祖籍在哪裡

韓筱筎 三國演義 趙雲籍貫是 常山真定 趙雲 229年 字子龍,常山真定 今河北省正定 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