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完成的意思,完成文言文怎麼說

時間 2025-07-24 19:25:09

完成文言文怎麼說

1樓:名成教育

當「最後」表示 「結果」的意思時,可以用古文「竟」「卒」「終」「遂」表示;當「最後」表示 「次則如序在末尾」的意思時,可以用「末」來表示。

1、竟,表示終究;終於。

例句:西漢司馬遷的《毛遂自薦》中孫姿啟的「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譯文是:平原君最後和毛遂一起走了。其中「竟」是最終的意思,「偕」是一起,一塊的意思。

2、卒,表示終於;最終。

例句:西漢司馬遷的《垓下之戰》中的「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譯文是:現如今我被困在這裡,是上天讓我滅亡,不是戰爭的罪過。

3、終,表示最終。

例句:周朝佚名的《詩經》中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譯文是:人們大都有乙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

4、遂,表示終於。

例句:西晉陳壽的《隆中對》中的「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譯文是:然而曹操最終能夠戰勝袁紹,不只是佔據天時之利,也是因為人的謀略。

5、末,表示最後的時候。

例句:西漢劉向的《戰國策》中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

譯文是: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冊碰愈困難。也說明要完成最後百分之十的工程,卻要花費百分之五十的工作量。

完成用文言文怎麼說

2樓:戶如樂

我個人覺得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是很有必要的。是,老師佈置的翻譯任務,學生直接去查詢,自己翻譯,則令老師不滿,但你要明白這麼做的意義,翻譯成白話文是要讓學生明白其文言文的含義,如果學生自己翻譯,讓老師不滿意,那一定是他沒有真正理解這文的含義,所以才會翻譯錯誤,重寫很正常,如果讓他自己翻譯又翻譯錯了,老師還不讓他重寫,那才叫奇怪,如果他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能,直接去所得,雖不甚理解,但起碼他是有抄的,起碼是理解這文言文字身的含義的。至於你說的,多讀多背,把通假字修辭說法和意思搞清楚就可以了,這肯定會涉及到翻譯問題啊,無法避免,我打個比方,《師說》在說什麼,一句話概括就是要不恥下問,但這樣就夠了嗎,不夠,我們還要看作者是怎麼提出論點論據的,那麼這就會涉及到文言文翻譯了,正如《師說》中所提及的,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另外,翻譯白話文也不影響原文的意境和神采,是,白話文確實就沒有原文的意境好,但是你要看學生的年齡和學識了,如果只是初中生而言,老實說,真的比較難體會到這種文學意境啦,反正我當年就覺得文言文背得好辛苦,意境什麼的都是後來讀大學才慢慢體會到,幸好也背了文言文,所以才可以更深體會到那種感覺。當然你還提到怎麼學習文言文,這要看你的目的啦,如果是為了考試,嗯,那就直接背誦,背通假字和修辭手法之類的,考什麼就學什麼咯。。

到達的文言文

3樓:得書文化

1、及。例句: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翻譯:農夫告訴我春天到了的訊息,將要到西邊的田地耕作。

2、往。例句:先秦·孔子《論語》:「譬如平地,雖覆一簣搏孝,進,吾往也。」

3、至。例句:先秦·孟子《趙威後問齊使》:「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翻譯:大王不要歸罪於年成,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到您這兒來了。

4、之。例句:清·彭端淑 《為學》:「吾欲之南海。」

翻譯:我想要到南海去。

5、達。例句:清·蒲松齡《促織》:「自昏達曙,目不交睫。」

翻譯:從黃昏到黎明,完全沒有閉眼睡覺。

至的本義為「達到」。

致本義為「送達」,《說文解字》:致,送詣也。(送到,送往)

在「到達」上,主要在於主客觀的不同。這是它們的區別。

如:致富——通過……手段和辦法達到富,是主觀努力或人為施加外力的作用。

由窮至富——從原來的窮困達到後來的富有,強調的是客觀過程。

一般情況下,二者不能混用。

但是,在古文中,致,有時與至通。如「諸侯皆許諾,齊嫌搜車千乘,卒先致緣陵」(各國諸侯都許諾了,齊國出了一千乘兵車,士卒提前到了緣陵。——出自《管子》)當致與至通時,「致」也就是「至」了,相通時沒有區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題 應孟明,字仲實,婺州永康人 少入太學,登隆元年進

zxj清歡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 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

請將下文改寫成文言文,將現代文改寫成文言文!急!!

9通臨黃庭堅書 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 1 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 2 拜為上卿 3 以勇氣聞於諸侯 4 藺相如者 5 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6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 7 秦昭王聞之 8 使人遺趙王書 9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10 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

文言文 《鄭人買履》的意思,鄭人買履文言文的意思

鄭人買履。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試之以足?曰 寧信度,無自信也。譯文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 我忘記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