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王陽明的心學嗎

時間 2022-04-04 05:35:06

1樓:地底生物啊

看過,感悟頗深,知行合一是真理是定論而不是一種方法措施知行合一是天然存在的,就好比你聞到香味就感到香,而不是聞到香味後才覺得香,對於致良知還不是很明白,無善無噁心之性,有善有善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除惡是格物,不是很懂,致良知是強調分清善惡,知行合一然後自然格物,但是怎樣才能致良知呢,既然心是無善無惡的,那麼為什麼心之動產生的意卻有善惡,如果把這份意當作是理在心中的一種表現,那麼理又為什麼會不確定呢,比如說狼吃羊羊吃草熟惡熟善,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那麼那種認識是良知呢,如果說無法認識到良知是因為內心的私慾使心無法看清受到矇蔽,那麼心及理,理是什麼應該是自然的一種規律吧,那麼難道私慾就不是自然的產物嗎,總之個人太年輕經歷不夠對陽明心學感悟不夠,也許某天能頓悟吧。

2樓:匿名使用者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很不錯,無論在哪個年代,什麼樣的環境,很多人都只是注重表面上的成就,現代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財富慾望的膨脹,財富增長的問時,內心卻越來越迷茫。

你會發現有錢的人並不是全部快樂和滿足。慾望之火越燃越大,終於一天會引火燒身。‍‍

3樓:猴36270盅吃

‍‍我覺得陽明心學可以說是唯心思想的一個里程碑,對於中國甚至東亞文化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陽明心學已經不再是一門學問,而是一種思想。而對於這種思想的解讀也是百花齊放,各有千秋。

只能說陽明心學已經類似於禪宗,講究的是頓悟或者類似於道。讀他的東西有一種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覺,甚至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理解。看來還是自己對哲學思想研究缺乏靈性。‍‍

4樓:絆絆

今日之世,學陽明心學者很多,真搞懂並得其受用者不多。大多數人,或流於心靈雞湯,或歸於成功學心理學,或陷入言語哲學,或墮入「佛禪「之偏,真可謂:學道者如牛毛,明道者如犀角。

當然,學道這種事情,自古及今,皆是如此。有道是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於不明識知之辯,不能透化入心,而此種轉換,非認知理性之努力可以達到。

5樓:沉夜孤星

古人先格物,從天地萬物中感悟可以用於生活的方式方法。王陽明指出這是不對的,王認為你用心去看,天地萬物才生動形象起來,你不看,天地萬物就跟你一樣平靜。這有點類似於佛家說的「風沒動旗沒動是你心動了」的說法。

王還說過,天地萬物都蘊含了天地大道,那人心裡自己也應該存在天地大道,道就在自己心裡。

6樓:王羲源

王陽明心學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時代解釋問答,上可以歸到哲學解釋,下可以傳播民間事理。

他的思想沒有對傳統文化固化式崇拜,要求人們在文化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在自己的文化領地有個安放。

他沒要求人們崇拜他,要求人們認識我們文化過程中人能成長,文化也能「成長」。

我們今天談他,根據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現實,對我們自己民族文化努力「織補」。對現實工業文化社會我們努力學習「工業素養」。這個時期就是華夏民族的百年「休養生息」。

這個休養生息就是對外休棄戰爭。對內扶養民生。通過努力做事有錢了,讓孩子健全思想,產生民族自己的「工業」文化。息就是平息內亂外患,解決社會發展的干擾。

7樓:炒蛋哥

看過陽明心學,可惜本人根器平庸悟商不高,雖有所自得於心,但尚未全然透化。

8樓:樑真言

人要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有主見,有信心,這是知。忠於自己的內心想法去行事,如果不能方方面面去兼顧,那就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管它什麼障礙,通通掃除。這是行。這樣人才不會瞻前顧後,才不會猶豫不決,才不會半途而廢。

知,離了行,是空的,漫無目的的,沒有意義。行,離了知,是盲目的,容易偏航,終究會脫離本心。前面有目的作為方向,後面有想法作為助力。

知行合一,方能事半功倍。

9樓:尹朶月

陽明心學指出,迴歸內心的平靜,修心養心,開啟與生俱來的正能量,才能有不一樣的人生。

10樓:諸葛天命

不看!沒必要看,萬物自有通者,都逃脫不了造化,看別人的路讓自己的心路蒙塵異位,何必看,不過你們是該多看看

11樓:任性的公貓

‍‍心學的核心在於四個字〔知行合一〕,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我覺得是做一件事情,知道它的邏輯,發展變化,就要付出於實際行動。而不是空口無憑,只在思想層面上重視,而在行動上忽視。‍‍

12樓:江流兒

儒釋道三家所說歸根結底無非二字,做人。儒釋道三家大成之人,陽明先生!先生所說知行合一,在佛家為佛陀,在儒家為聖人,在道家為真人!

知行為一不可分割,有知行有分別即是為二,有你我他既有各種分別是為三!金剛經有云,度眾生者實無眾生可度也!

13樓:熱涎

心即理的心,我認為是人的意識認知對外界的天性反應,先生認為格物需事上磨,可又認為人人有良知,這種於生俱來的良知,使後人把心學歸為唯心哲學,我認為我們現在也沒有在科學上弄清動物的本能機理了是什麼。這就是心學的心的理解難的地方。

14樓:都是小破孩

無心、有心、知心、用心。這裡忽略一個根本問題,心為何物?世界上沒有補變的事物,心也如此,良知也是。

陽極則陰,陰極則陽,事物往往會發展到自己的對立面,所以最欣賞的還是羅曼·羅蘭的那句話,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質,依然能夠熱愛生活。這裡的核心是守心!我們對心學的仰望是因為他的難能可貴,有心而為,又恐似是而非;無心而為,多半南轅北轍。

是進亦憂,退亦憂,倒不如愚一點,至少做到無心。

15樓:凡我同胞當自強

我的理解 ,知行合一就是 ,良知與行為合一 。 良知: 總結出最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

行為: 遵循總結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 合一:

就是做到這兩點 其重點就在這個憑著良心做出來的合理方法 。。

16樓:銀河之洪

陽明的初心就是要做聖人,之後在儒釋道三家徘徊皆無所入,但無形中還是吸收了各家精華,最後還是在儒家著力並融會貫通得以大突破,成就人生三不朽。這樣一個生活中的病貓有如此成就的確是靠強大的「心學"威力。

17樓:你說咧

看過。王陽明對於佛老的定位,讓人印象深刻。傳習錄太過老實,讓人沒有花樣可搞,必須直視本心,認識自己,樹立方向,至誠而行。

18樓:緋攻

‍‍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時候決定一件事物的,不是其他因素的影響,而是一個人,一顆心的主觀判斷,有一種力量叫「知行合一」。‍‍

19樓:逆流殘餘

心為何物?偽知者臟器呼,真知者自然也。行為何物?

知其然者殼呼,知其所以然者軌跡歸律也。是故,天地萬物皆各自然、各歸律也。何以強其所難?

正是:你是你,他是她;華壁陋室,各得其所。烏呼……

20樓:山在這裡你在這裡

知行合一講的就是一切世今事在於知行。行就是知!不行就是不知!

講人是自由的!這個知行是知行決定的發展的!格物就是知行!

知行就是格物!知行是本體。沒有知行合一就沒有一切!

認知與現實存在合一!

王陽明心學的當代意義,王陽明的心學在當今社會是否具有積極意義?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柴源chy 王陽明的心學,在過去的哲學教科書中,通常是作為 主觀唯心主義 哲學而受到批評的,其實,作為一種思想體系或哲學,王陽明的心學是明代中葉之後中國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其影響之廣大,遠極於日本等國,從而使王陽明成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思想家與哲學家。王陽明的學說,大致由三...

關於王陽明和心學 30,王陽明的心學精髓是什麼

明朝前期,在思想界佔統治地位的是程朱理學。明中葉後,由於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封建危機加深,地主階級思想家感到有必要在哲學思想上變換新的形式,用以維護明王朝的反動統治。這是王守仁心學產生的背景。王守仁提出一個著名的哲學命題 心外無物。他認為 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沒有人的意念活動,就沒有客觀事物。他說 ...

王陽明的心學在日本的影響

永遠的曼巴 心學在當時以 反傳統 的姿態出現,在明代中期以後影響很大,遠播海外,特別對日本學術界以很大的影響。最早受其影響的是日本心學的創立者近江人中江藤樹 公元1608 1648年 也被稱為 近江聖人 日本心學在中江藤樹開創之後,大致可分為兩派 一派是具有強烈內省性格的德教派 一說存養派 另一派則...